在市场供需阶段性失衡以及行业减量发展的情况下,钢铁行业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触及了2021年以来同期的底部——两项指标均为同期最低。不过,最近两周钢铁需求端出现积极变化,有分析认为,下半年“钢需”有望改善。
在上市公司层面,龙头公司宝钢股份实现盈利,且业绩继续位居行业第一。宝钢股份在其财报中反复强调“算账”管理,力保公司现金流稳定。同样实现盈利的包钢股份也强调在报告期内“紧盯运营关键指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升高3.44%”。据中航泰达中报披露,参股公司包钢节能从包钢股份原本免费取得的钢渣原材料已经变为收费,且被要求追溯到今年1月起调整执行。
钢铁行业业绩分化加剧周期转换在即
今年上半年,在近几年“减量发展”的要求下,钢铁行业“存量优化”特征十分明显,钢铁产量小幅下降,国内需求强度偏弱。产量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我国生铁产量4.36亿吨,同比下降3.6%;粗钢产量5.31亿吨,同比下降1.1%;钢材产量7.01亿吨,同比增长2.8%。价格方面,今年1-6月,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08.19点,同比下降4.89%。其中,长材指数平均值为110.71点,同比下降6.36%;板材指数平均值为106.76点,同比下降6.35%。
在钢材进出口方面,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6月累计进口钢材361.7万吨,同比下降3.3%;累计出口钢材5340万吨,同比增长24%。
对比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运行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特征,在今年上半年行业整体表现上,“高库存”有所缓解,“高库存”让位于“高出口”。
据Wind数据,今年上半年申万普钢行业实现营业收入8439.94亿元,对比2021年和2022年同期破万亿营收以及去年同期的9212.62亿元营收,呈现持续收缩状态;同样,行业整体归母净利润也呈收缩状况,今年中期合计为-25.54亿元,为过去3年来首次转负(见附表)。
同时,钢铁行业内部分化趋势加剧。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申万普钢行业23家公司仅10家保持盈利,13家报亏。从同比增长看,营业收入保持增长的仅两家,分别是杭钢股份、柳钢股份;归母净利润保持增长且为正的公司仅有南钢股份。
附表 申万普钢近几年营收和净利润表现

23家公司中,归母净利润达到10亿元的仅宝钢股份、华菱钢铁、南钢股份,分别达到45.45亿元、13.31亿元、12.33亿元。亏损超过10亿元的有鞍钢股份、本钢板材、安阳钢铁、马钢股份,分别亏损26.89亿元、15.51亿元、12.63亿元、11.4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