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国资委明确2024年全面开展市值管理考核的背景下,地方证监局与国资委也在积极推动当地的上市公司“聚焦市值管理,突出价值回报”。根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1008家地方国资上市公司,用不到1/5的数量占比,创造了约1/4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总市值,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主体之一。比如,6月份,浙江证监局会同省国资委举办辖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专场培训。7月16日,2024地方国资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本文以浙江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的动作,进行探索性分析。
浙江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基本面
根据Wind数据,浙江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76家(以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及各市县国资委、各级政府或职工持股会为认定依据;其中B股仅杭汽轮B这1家)。
从上市板块分布看,上交所主板有47家(占比61.84%),科创板有4家(杭华股份、海正生材、中巨芯-U、芯联集成-U);深交所主板有20家(占比26.32%),创业板有5家(海联讯、兴源环境、创源股份、唐德影视、运达股份)。
从当前市值分布看(截至8月23日收盘),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有1家(宁波银行);500亿元-1000亿元区间的有4家(杭州银行、浙商银行、宁波港、浙能电力);300亿元-500亿元区间的有3家(小商品城、浙商证券、巨化股份);100亿元-300亿元区间的有15家(占比19.74%);50亿元-100亿元区间的有13家(占比17.11%);20亿元-50亿元区间的有31家(占比40.79%);市值小于20亿元的有9家(占比11.84%)。
按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进行考量:从利润指标看,2023年归母净利润在100亿元以上的有3家(宁波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50亿元-100亿元区间的有1家(浙能电力),10亿元-50亿元区间的有11家(占比14.47%),5亿元-10亿元区间的有12家(占比15.79%),1亿元-5亿元区间的有30家(占比39.47%),0-1亿元区间的有14家(占比18.42%),经营亏损的有5家(占比6.58%)。
从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看,2023年ROE在20%以上的有3家(中捷资源、宁波精达、物产环能),10%—20%区间的有19家(占比25%),5%—10%区间的有30家(占比39.47%),0-5%区间的有19家(占比25%),录得负值的有5家(占比6.58%)。
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指标看,2023年研发费用率在20%以上的有1家(芯联集成-U),5%—10%区间的有9家(占比11.84%),3%—5%区间的有19家(占比25%),1%—3%区间的有12家(占比15.79%),0%-1%区间的有25家(占比3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