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8月14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了新修订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就开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业务企业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与条件。
根据财政部等四部门在2016年印发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显示,自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对消费者提供动力电池等储能装置、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质量保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提供不低于8年或12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期限,以确保动力电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持续稳定工作。而2024年正是实施2016年质保标准的第八年,这也就意味着,电池质保到期的高峰即将到来,大量动力电池即将退役进入到回收和再利用环节。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国内已有多家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相关企业,其中不乏估值过百亿的企业。随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爆发期的到来,哪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期将至
动力电池回收是指将废旧的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并根据废旧动力电池的不同性能状态,对其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过程,其中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梯次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检测、分类、拆分、重组等处理,制造符合有关标准的梯次利用电池产品,应用至其他领域的过程;再生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冶炼(或材料修复)等处理,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过程。
一般而言,废旧动力电池剩余容量在60%~80%范围内时梯次利用价值较高,当容量下降到初始容量的40%以下时,一般选择拆解回收。从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现存规模来看,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产业报告(2024版)》显示,2023年,国内回收退役动力电池62.3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120万吨,2030年将达到600万吨,市场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
中信证券指出,电池回收是典型的新能源后周期行业,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持续提升,对后续电池回收的增长空间起到强力支撑,考虑到6—8年的电池服役周期,叠加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预计退役电池的规模化放量拐点将至,预计2030年全球退役电池回收量有望达到831GWh,市场空间超千亿元。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尚未形成明显的集中趋势,缺少具有显著优势的头部企业,整个市场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