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服务可为港交所提供长期业绩保证
作者 观霖
发表于 2024年9月

香港交易所(00388.HK)于8月21日发布了最新的业绩报告,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共计106.21亿港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具体来看,营业总收入(收入及其他收益)由三部分构成,主要业务收入、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的捐款收益和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其中主要业务收入部分2024年上半年营收96.9亿港元,同比略降。投资收益部分,上半年获得了9亿港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0%。慈善捐款部分,同比也是基本持平,且占比极小。

多元化战略持续见效

港交所提供的最主要的服务之一,就是撮合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和金属等各类大宗商品的交易。上半年联交所股票交易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下跌3%;衍生权证等期权交易同比下跌20%,但因为权证交易的占比不大,最终可以看到联交所整体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下跌4%。笔者回溯了近五年的同期数据,可以看到,近三年联交所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是持续缩量的。

从北上的沪深股通数据来看,近三年,通过香港交易所交易国内证券的活跃度,是逐步提高的,明显比联交所的日均交易活跃。南下的港股通,尽管近三年在缓慢爬坡,但是仍然没有达到2021年上半年的最高点。

其他方面的市场成交数据统一回溯,可以发现,期交所的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千张)在2021年之后,上半年同期呈上升的趋势,2024年创历史新高。股票期权合约业务在近三年同期缓慢回升的同时,2024年上半年也创了新高。LME(伦敦金属交易所)收费交易金属合约的平均每日成交量近五年上半年的同期均保持了一个较稳定的态势。债券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近五年上半年的同期均在同比增长,2024年上半年相较五年前的2020年同期增长了123.6%。

因此,港交所的多元化业务战略,随着交易活跃度的提升正在持续显现成效。

从港交所近五年上半年具体的营收情况(除去慈善基金的捐款收益)可知,主要还是靠收取撮合交易的手续费(交易费、结算费、托管费、系统使用费等)赚取。当然辅之以首次上市的相关费用及后续年费、其他服务费等收入。

这一点,目前没有变化。

那么,其营收增长基本无波动,也要具体分析,究竟是生意模式有待改进,还是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

港交所的战略地位并未动摇

就在2024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国家明确支持香港地区巩固、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本文刊登于《证券市场周刊》2024年3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