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官司要不到钱 如何申请强制执行
作者 何军
发表于 2024年9月

很多人可能听过或经历过辛辛苦苦打赢官司却拿不到钱的事情。遇到负有义务的一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时,胜诉方到底应该如何救济呢?这时,胜诉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民事执行,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民事执行,又称民事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实现生效法律文书内容的一种诉讼活动。申请民事执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申请执行要在合理期限内

《民事诉讼法》第246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申请执行时,申请执行人要提供申请执行书、执行依据、身份证明等材料;如果是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执行的,还要提供委托代理手续等材料。如果是根据仲裁裁决、调解书申请执行的,需提供仲裁机构开具的生效证明等材料;如果是根据公证债权文书申请执行的,需提交执行证书。如果申请执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副本(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副本)、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

申请执行人须配合提供财产线索

为了尽快将案件标的执行到位,申请执行人应尽快将掌握的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提供给法院,这也是申请执行人的法定义务。让申请执行人提供线索,是基于申请执行人一般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比较了解。法院的网络查控系统虽然在逐渐完善,但不可能查询到所有的财产信息,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更有助于法院实施精准查人找物,节省执行时间、节约司法资源、提升执行效率。申请执行人、案外人提供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包括但不限于:被执行人名下不动产的坐落位置、产权证号等;被执行人名下车辆的车牌号、存放地点等;被执行人名下银行存款的账户、开户行信息等;被执行人名下公积金账户、所属管理中心等;被执行人名下的股票、基金、投资型保险、知识产权、版权、公司股权等。

执行过程中,法院会依法对被执行人财产下落进行查控,申请执行人应时刻关注被执行人动向,发现被执行人有新的收入、有高消费、出入境等情况时,应及时联系承办法官,助推执行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4年1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