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遗迹的无声诉说
作者 陈元辉 董强
发表于 2024年9月

甲午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尽,但这场改变东亚两个国家命运的战争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每个中国人挥之不去的伤痛。云岘宫内的权力之争、大鹿岛的隆隆炮声、威海水师学堂的操练声、春帆楼里的斗智斗勇……伤痕累累的历史遗迹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就让我们走进甲午历史遗迹,去倾听它们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

大国博弈的棋子

云岘宫

云岘宫位于韩国首尔市钟路区三一大路,本是朝鲜李氏王朝兴宣君李昰应的私宅。在兴宣君的操弄下,他的儿子李熙成为朝鲜国王,史称“高宗”。因高宗年幼即位,故由李昰应摄政,并被敕封为“兴宣大院君”。高宗出生后及即位前,一直生活在云岘宫,这里成为高宗的“潜邸”,赐名为“宫”,并在规制上有所提升。

云岘宫不仅是大院君的私宅,也是王后闵妃的发迹之地,堪称朝鲜王宫之外的权力中枢。闵妃,原名闵兹映,出自朝鲜骊兴闵氏一族,是大院君之妻的族亲。大院君之所以选择闵兹映为王后,就是考虑到她由寡母抚养长大,没有深厚的外戚背景。值得一提的是,在闵兹映进宫之前,她曾在云岘宫暂居一段时日。后来,高宗与闵妃的大婚之礼也是在云岘宫举行。高宗亲政之前,朝鲜的政令大多出自云岘宫。即便是高宗亲政后,朝廷的决策也会及时通报云岘宫,听取大院君的意见。

云岘宫

随着高宗逐渐掌握实权,特别是闵妃的崛起,朝鲜的权力斗争愈发错综复杂。事实上,闵妃并非不谙政事的弱女子,她野心勃勃,在日后的朝鲜政坛上与大院君形成了翁媳权力之争,云岘宫则处于权力斗争的中心。特别是甲午战争前夕,随着日本势力在朝鲜的持续扩张,围绕究竟是“锁国”还是“开放”的问题,大院君与闵妃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以致酿成“壬午兵变”“甲申政变”等事件,并最终引发东学党起义,点燃了甲午战火。

如今,云岘宫作为韩国重点文物遗迹被保存下来。纪念馆内不仅展陈有大量的史料,还会举办各类宫廷文化活动,来此参观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大同门

大同门位于朝鲜平壤大同江畔,是一座以花岗岩为地基修建的城门。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波及全国的东学党起义,大同江成为东学党的主要活动区域。同年7月,在日本参谋部的阴谋策划下,特务机关玄洋社的社员怂恿东学党成员按照日本人的意图,将矛头直指朝鲜政府和驻朝清军。

1894年9月,随着朝鲜局势日趋紧张,驻扎在朝鲜的清军与侵朝日军发生激战,双方在大同门附近爆发了平壤战役。战役期间,清军将领左宝贵不畏强敌誓死抵抗,英勇牺牲;守将叶志超则畏惧退缩,弃城后一路狂奔溃逃至鸭绿江,由此宣告了平壤战役的失败。

现在的大同门在拱形城门上建有两层门楼,门楼上悬挂有两块横匾。如今,大同门已成为见证平壤历史文化的重要地标,也是市民休闲观光的重要去处。

大同门

战火硝烟中的小岛

大鹿岛

辽宁丹东的大鹿岛地处鸭绿江入海口,素有“黄海明珠”的美誉,因其形似卧倒的梅花鹿而得名。孤悬于浩瀚东海的大鹿岛,见证了甲午海战的惨烈战况。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4年1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