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护理细节之翻身叩背
翻身叩背的起源和发展
翻身叩背护理技术源自20世纪初,拥有悠久的历史。当时,随着肺部感染疾病研究的深入,医护人员发现,体位变换配合背部叩击能帮助患者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此技术在欧美结核病疗养院率先得到应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现代医学护理的规范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翻身叩背的应用与接受度存在差异。在东亚,该技术结合了中医的拍打与经络理念,因而应用更为广泛;在西方,该技术与物理治疗及呼吸康复紧密相连,操作流程更为标准化。这种文化差异展现了不同医学体系对护理的独到见解,为护理技术的未来融合指明了方向。
翻身叩背的作用
翻身叩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叩打手法来提高痰液的流动性,有利于患者有效咳痰。这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而且可以防止和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此外,化痰还有助于防止肺功能衰竭,例如肺不张,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如果呼吸道受到炎症、感染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身体会分泌出较多黏性痰。痰中含有细菌、病毒、细胞碎片等,这些分泌物不但阻碍了氧的交流,而且是致病菌繁殖的地方,增加了肺部感染的风险。这种痰经常聚集在呼吸系统,尤其是在支气管和肺泡区域。因为痰具有黏性,人们很难自己把痰吐出来,这就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甚至影响供氧。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