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热”的背后:当代年轻人如何应对不确定感
作者 叶莹 石晶 赵雨露
发表于 2024年9月

关于不确定感

不确定感可以分为信息不确定感和自我不确定感。信息不确定感源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那些模糊或充满冲突的情境。例如,在职场中,员工可能会因为公司重组、职位调整或业务方向的突然改变而产生不确定感。自我不确定感深植于个体的内心深处,涉及个人对自己重要心理品质的质疑。例如,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在选择职业道路时对自己是否具备成功完成未来工作的能力和素质感到不确定,这种感受源于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以及对职业身份的模糊认知。

专家指出,信息不确定感很可能会转化为自我不确定感,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个体产生自我怀疑的情绪。

在不确定感管理模型中,不确定感涉及个体对于自我、世界观和环境的怀疑。这种怀疑会削弱个体的安全感,导致强烈的不适和厌恶情绪,并加重个体对未来不可预知性的担忧。这些感受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使个体变得犹豫不决,难以进行长远规划或作出果断选择,还会增加个体的焦虑情绪,引发抑郁、睡眠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

不确定感的延伸影响还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下降。面对不断变动的环境因素和未知的未来因素,个体或许会减少社交活动,并在集体环境中感到孤立无助。随着时间的累积,这种孤立感会进一步削弱个体与社会其他成员的联系,从而对其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