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网络诈骗,强化学生防骗意识
作者 孙蕾
发表于 2024年9月

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在当前数字化环境下,维护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手机号码泄露可能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导致财产损失及个人信息被滥用。因此,学生群体应保持警觉,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随意泄露此类敏感信息。

首先,学生应对不明来源的电话、短信、邮件等保持警惕。在接到陌生电话或收到来源不明的短信、邮件时,切勿轻信其中信息,更不要随意点击链接或下载附件。遇到此类情况,可先核实信息真实性或直接忽略,以防个人信息泄露。

其次,学生应关注操作系统、浏览器以及手机App等软件的安全更新。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风险亦在持续增加。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学生应定期更新软件安全补丁,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如此即便遭受黑客攻击,也能有效降低受威胁的风险。

再次,学生需学会正确处理垃圾信息。日常生活中,常收到各类推销电话、诈骗信息等。面对这些信息,应保持冷静,不轻信优惠或承诺,避免在冲动之下泄露个人信息。

最后,从自身做起,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尽量避免透露过多个人信息。在社交媒体上,需注意设置隐私权限,避免将个人信息暴露给陌生人。同时,定期清理手机、电脑等设备缓存及痕迹,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