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福斯特实现营业收入107.64亿元,净利润9.28亿元,扣非净利润8.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4.95%、9.2%;福莱特实现营业收入106.96亿元,净利润14.99亿元,扣非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10.51%、38.14%。
不同于光伏主产业链行业性亏损,光伏辅材领域如电子银浆、光伏玻璃、光伏胶膜、逆变器等部分头部企业仍能保持盈利甚至一定程度的增长,相对而言,光伏辅材具备较好的抗风险能力。一方面是因为相对独立于主产业链;另一方面,光伏辅材竞争格局更好,且相关龙头成本优势显著,在行业低迷时期展现出更强势的盈利韧性和发展后劲。
产业链分化
随着全球光伏需求增速同比下滑、制造端产能快速释放,光伏产业在上半年遭遇了价格快速跌破主产业链第一梯队公司现金成本的困难。据统计,光伏主产业链代表公司的净利率从2023年三季度的10%上下,到2023年四季度快速下滑进入本轮光伏下行周期的第一个亏损季度;与此同时,光伏的产能利用率从2023年中的74%-98%降至2024年中的53%-62%。至2024年中,主产业链公司进入全面亏损现金成本阶段,根据华安证券的估计,大部分公司现金流仅可支撑最多亏损2年。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所面临情况不同。2024年二季度,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毛利率转负,其中硅料、硅片基本进入跌破金成本状态,盈利显著承压;电池片环节部分企业因技术及产品优势亏损幅度倒是可控;一体化组件企业整体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主要受益于海外高盈利市场出货;而光伏玻璃、胶膜环节头部企业与二三线企业维持较大的毛利率差距,竞争格局稳定。
辅材龙头抗风险能力强
相较于主产业链,光伏辅材竞争格局更优,且相关龙头成本优势显著,在行业低迷时期展现出更强势的盈利韧性和发展后劲。
虽然近几年行业新投产能较多,但行业龙头的市场地位仍不可撼动。福斯特2023年光伏胶膜产品出货22.49亿平,同比增长70%,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近一半;信义光能、福莱特在产产能分别为2.32万吨/日、2.14万吨/日,合计占光伏玻璃行业在产产能的38%,其他各公司市占率均不到10%,行业双寡头格局仍旧保持稳定。
由于规模优势、装备自制及常年技术积累及原材料自给带来的成本优势、优异的费用控制能力,辅材龙头盈利能力与二三线企业已经显著拉开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