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做攻略,仍是先要确定那去处的地理坐标。
——唐山:简称“唐”,河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北东部、华北平原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地处华北与东北通道的咽喉要地,介于东经117°31′—119°19′,北纬38°55′—40°28′之间,总面积为13472平方千米。
这是来自百度的知识,必然机械而枯燥,但每每出行,我仍然避免不了要检索一番,为的只是让自己在大地上翻山越岭时,不至于过分地抽象,过分地感性,并且,这么做还能赋予我的每次旅程以某种宏观的视野,一种可称之为被精度和维度所启发了的、对于我们这颗星球的整体视野。我将这种行旅的方法叫做“辨旅”:辨别,辨认,辨析,辨正,辨识——之旅,而这样的“辨旅”,会令我感到自己在大地上奔走丈量着的,并不仅仅只是千万里的路途。
这一次,“唐山辨”,面对百度提供的信息,我在获得了确凿感的同时,又略略走了会儿神。不错,是那句“简称‘唐’”,让我心弦为之一动。你看,我从西安出发,或者,干脆就是从“长安”出发,此行将要去往一座简称为“唐”的城市,那么,我之走神与我之心动,就没有必要多做解释了吧?
不曾想,这从长安去往“唐”的路程竟要颇费一些周章。乘飞机的话,要么落地北京,要么落地天津;高铁倒是有直达,但最快的也要将近七个小时。这多少令我有些意外,以今天交通方式的便捷计,此行称得上是“不便”了。况且,也许在每个中国人的直觉中,唐山也不该这般“难去”,那绝对不是一个偏僻的所在,甚至还给人一种随时就能抵达的“就近感”。看来的确是错觉,是它地处京畿之侧的紧要位置,是它“咽喉”与“要冲”的指称,蒙蔽了我的认识。然而转念重新回到从“长安”去往“唐”的意思里,这地理的距离可不就转换成了历史的距离?于是行程也就成为了一种精神性的时间运动,不再只是迢迢的空间奔赴了。那么,不远万里,既跨越山水,又穿越时光,出发吧。
待到抵达,满眼“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旅游宣传语不禁令我莞尔,没有人会知道,这“近”,这“美”,在我心里有着别样的度量与演绎。在我,它的确是“近”的,因为我从长安来,从如昨的时光来;它也的确是“美”的,这美,其实也不用过度地唯心,它本来就客观地呈现着:初夏之际,天高云阔,一座葱翠的现代之城矗立在华北平原上。它几乎算得上是我在中国见到过的最新的城市。
当晚的用餐非常朴素,但却称得上“夜宴”一般的盛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