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乌贼:危险的隐身大师
作者 马晓惠
发表于 2024年9月

乌贼会“走路”?!

用两条腿走路的人类不稀奇,但用两条腿“走路”的乌贼就很稀奇了。这种稀奇的乌贼就是火焰乌贼,它生活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周边的热带海域中。

火焰乌贼虽然生活在海洋中,但并不擅长游泳,它更喜欢借助腕足在海床上“行走”。火焰乌贼身上有很多凸起的鳍状物,这些鳍状物不但能减少海水阻力,也能辅助腕足使其更好地“行走”。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为什么被叫作火焰乌贼呢?原来第一只火焰乌贼被发现时,看起来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所以它的发现者才以火焰为其命名。只是随着人们对这种乌贼的了解,才知道原来这并不是它的常态!

火焰乌贼与世界首次环球海洋考察

“热情似火”的火焰乌贼实际上非常低调,性格孤僻。不仅如此,它还拥有极佳的隐藏能力,随时能隐形。大多时间它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即使你来到它面前也不见得能发现它。这项技能使人类发现它变得更难了。但在世界首次环球海洋考察中,它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挑战者”号是一艘由英国皇家海军的木质轻巡航舰改装而成的调查船。船身长达68米,排水量2306吨,船上不仅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考察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还配备了由风力和蒸汽机构成的混合双动力。

1872年12月7日,“挑战者”号离开港口驶向大洋,开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海洋科学考察。这次考察由英国海军部与英国皇家学会联合组织,被视为近代海洋科学的开端。整个考察活动历时三年多,一共发现了4400多种新的海洋生物。

1874年10月9日,用于采样的拖网又一次被拉上船,而火焰乌贼就在这次的拖网中。博物学家记录了它的发现地:阿拉弗拉海、水下51米。150年后,这只雌性火焰乌贼的标本仍存放于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警戒色:火焰乌贼的护身符

火焰乌贼正常状态下的体色以深棕色为基色,几乎融入周围环境,毫无存在感。当受到骚扰或面临危险时,火焰乌贼的体表、腕足和头部会快速闪烁着各种色彩鲜明的斑纹,腕足的前端甚至会显现火焰般的明亮红色,以此作为警告!这整个转换过程仅需700毫秒,堪称自然界的奇迹!而这种鲜艳色彩以及斑纹被称为“警戒色”。

顾名思义,警戒色就是一种能对天敌起到威慑和警告作用的体色。但有时人们会把警戒色与保护色混淆。这是因为一些具有警戒色的动物,往往同时具备隐藏和警戒两种能力。如何分清警戒色和保护色呢?那就要看它们的基本定义了。

警戒色:某些动物身上鲜艳的色彩和斑纹,用以警告敌人它可能具有难闻气味和毒性。

保护色:动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

火焰乌贼是已知唯一的有毒乌贼,其毒素与大名鼎鼎的蓝环章鱼一脉相承。这种毒素藏在其肌肉组织里,这意味着吃火焰乌贼就等于主动服毒!就算侥幸不被毒死,中了毒也会对身体有损害。这就留下“这家伙不好吃”的糟糕印象。这种印象会一代代传递、巩固,长此以往,火焰乌贼的天敌就越来越少了。

明星小档案

火焰乌贼

中文学名:火焰乌贼

别名:火焰墨鱼

所属科属:乌贼科/花乌贼属

分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澳洲北部的热带海域

种类:1种

外貌:椭圆形的外套膜、色彩斑斓的体色、8条粗短扁平的腕足、2根用来抓猎物的触手

每只腕足上有4排吸盘,第一对腕足较短一些

外套膜的背侧与腹侧表面和头部、眼睛上方,都有许多凸起的鳍状物

体形:雄性的个头儿比雌性的小很多

性情:有点儿害羞,善于隐藏

特殊技能:使用靠近腹部的那对腕足在海床上“直立行走”

食物:螃蟹、虾等小型甲壳类

天敌:很少

食量:一般

生活方式:只栖息于水深3~86米的泥沙质海底

本文刊登于《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