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00多分却放弃985,他们后悔吗?
作者 崔斯也
发表于 2024年9月

7月8日,甘肃考生小月被录取为西部某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公费师范生。出结果那一刻,她很平静。

几天后,本科批次的提档线也陆续公布。小月的分数能上不少心仪的“985”学校,察觉到这一点,她难免失落。

小月报考的“公费师范生”是提前批,指的是一种面向师范生的公费教育政策。本科期间,由中央财政承担学费、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补助。毕业后,公费师范生必须回到生源所在地的中小学定向任教,为期六年。

在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一年。如果违约,需要交几万元违约金,补缴大学期间的教育费用。

和小月一样,今年不少高分考生选择了报考提前批,包括公费师范生、定向委培生、警校等。他们大多手握超过“985”“211”的分数,有人读了普通本科,也有人选择了专科。

如浙江的一所二本院校丽水学院,在今年的定向招生中,投档最高分达到661分,这个分数能在浙江省排到前10000名,录取专业为景宁畲族自治县定向委培的财务管理,创了学校的招生录取分数历史新高。另一所浙江“双非”院校浙江师范大学,其定向生录取结果中,高考成绩在656分以上的浙江考生就有26人,其中最高分为670分。

考生的报考理由,几乎是一致的:先人一步,“带编入学”。

“编制”的吸引力

小月是文科生,高考成绩是606分,省内排名582名,全校排名第四。

对她来说,正常发挥就会有好成绩。她的父母都在小县城里从事体制内工作,他们的观念是,人生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地一直走下去就对了。“体制就是一碗饭,不会吃撑,但也饿不着。”

妈妈最希望小月报一所“双非”警校,小月不想去,觉得入学后体能肯定跟不上,但妈妈一直劝:“只要能过体检,就说明身体是能适应的。”为了应对警校的体检,妈妈带小月去医院咨询近视手术,但医生说,即使手术做完,也无法在体检日期之前恢复好,妈妈才无奈放弃。

报考提前批的公费师范生,也是父母的建议。在一次次的劝说里,小月能感受到父母对这条道路的坚定程度,而自己在高考前只是闷头学习,没有仔细思考过报志愿的事情。小月纠结了几天,想象了一下自己当老师的样子,“感觉好像也没有特别排斥”。

几天后,她在志愿表的提前批填上了这所位于西部的师范大学。当时她就知道,以自己的分数,一定会被录取。所以普通批的学校和专业,她都只是随意填了一些。

除了小月这样的“定向生”,警察学院也是考生的热门选择。

小艾是上海文科考生,因为父母都在南京工作,他一直在南京上学。小艾的高考成绩是551分(上海高考满分为660分),排在全市7000名左右。

报考警校,同样是父母的意见。小艾的妈妈在银行工作,爸爸是从部队转业的公务员。他们做了很多关于警校的功课,在网上查询,咨询朋友,和很多中国父母一样,他们希望儿子能走一条最有保障的就业道路。

小艾接受了父母的建议。以他的成绩,几乎可以被全国任何一所警校录取。但他没有选择警校中更知名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等学校,而是选择了南京警察学院的海关缉私专业。

“因为我怕以后被分配到派出所。”小艾说,大部分的警校毕业生都会到各地的派出所任职。但小艾报考的缉私专业是定向培养,是南京警察学院今年分数最高的专业,毕业通过公安联考后,会被分配到生源所在地的海关部门,所以小艾觉得海关缉私会比基层公安有点优势,“没那么累”。

除了这一主要原因,小艾也很想留在本地上大学。南京读书、上海工作,是他的理想选择。关于定向专业的共识是,高分不一定与好学校挂钩。对于自己分数高却没能上“985”高校这件事,小艾完全不遗憾:与其“985”“211”出来找不到工作,不如先把工作这个事情给定了。小艾所在的文科班,全班三十个人,被录取到警校的就有三个,其他班也不少,“班主任的儿子也是今年的考生,报的就是江苏警官学院”。

江苏警官学院是今年被人反复提及的热门学校。它在省内的认可度很高,在江苏的录取投档线,理科女生最低录取分数是626分。人们调侃,江苏警官学院是江苏除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第三所“985”。

更现实的一代人

初高中阶段,小月的理想方向,其实是学传媒。

她学过一段时间播音主持兴趣班,还被老师推荐去参加过市里的比赛,也做过博物院的讲解志愿者。这些经验让她积累了一些自信:“当时很喜欢传媒类的职业,同学也都觉得我挺有天赋。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