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世间,总有一些人,拿自己的秘密不当回事儿。
2008年年初,网友奇拿在天涯社区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某艺人和一些女艺人之间的自拍私密照和其他图片(讳称“艳照”),在网络反响极大并引发多方关注。也让广大网友出离愤怒: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明星,从此之后,此明星的星途一路黯淡。
个人电脑的资料外泄究竟有多可怕,可能刘喜双能说明白。
但是他不说。
刘喜双是中部最大的科技市场的一个小老板,现经营二手笔记本电脑兼职数据恢复,采访到他并不容易,因为有些事情,有些人名,他不想提及。毕竟这些年风风雨雨一路走过来,他看到的故事,远比想象中的精彩。而这些故事,基本都是在别人电脑的旧硬盘里看到的。他说这些东西分分钟可以让一个人背负上关于隐私的负累。
好在,我们要的只是他的故事,而并非人名。
一
2007年,刘喜双大专毕业,到科技市场打工。
那个时候,科技市场俨然人才市场,外面到处贴着招人的信息,人员的流动性也特别强,他有两个同学,上午还是某公司的销售经理,下午就摇身一变成了某厂家的代表。
所以,科技和人才两相变动,成正比发展,是当时的趋势。
刘喜双第一个应聘的科技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以组装和维修电脑为主的公司。那时,还是台式机的天下,笔记本也刚刚没流行几年,所以公司很需要像刘喜双这样的劳力。
拆机箱,装机箱,有小半年的时间,刘喜双就是在这种拆拆装装中度过。
没办法,学技术就得有学徒这个门槛,谁也不例外。
刘喜双很满意自己这个行业,至少,他学的电子信息化有了用武之地。
说是用武之地有点过分,其实就是学技术的门槛比别的学徒高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刘喜双聪明,常跟着师傅后面学东西,半年左右,已经能独当一面,电脑上的小毛病,他基本过手就明白,于是,老板单独给了他一个工作台。
这是老板一个独特的管理之处,说是工作台,其实就是店中店,每个师傅的收入提成,全在这个工作台上。
刘喜双兢兢业业干了大半年,对待用户十分和气,而且他维修的过程专业性也比较强,有些别的师傅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在他这里往往能顺利得到解决。
虽然他俨然已经成为“电脑高手”,但每个月的收入,却只是别的师傅收入的一半,甚至还要更低一些。
后来,一位师傅在喝酒时,说了一句话,告诉他这个行当的一些所谓“真知灼见”,便宜的要贵,毛病小要大。具体解释为,便宜的配件,就拿那些不知名的小品牌,别人网上很难查到,价钱和大品牌一样。而电脑的一些小毛病,要说得大一些,再带一些专业术语,最后顾客讨价还价后,还能拿到不少的收入。
两句话,让刘喜双如醍醐灌顶,瞬间就明白了主旨要义。
再后来的两个月内,他的业绩开始冲顶,老板也对他另眼相看了。
公司分为几个部门,比如新机组装,旧机维修,这些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收入,公司收入最后的部门,当属后来成立的数据恢复部。刘喜双始终想到数据恢复部里去,他想他的专业可能会在这个部门更好施展,不过,给老板提了几次,老板都拒绝了。
其实,刘喜双去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冲着那里的收入,据说,有个师傅每月能拿到一万元钱左右的提成。
一万元,在2007年的这个中部城市里,能买四平方米的房子,在这座大城市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住上喜欢的大房子,是刘喜双的愿望。
当然,生性纯朴的他,也是因为对眼前的工作和收入厌倦了,他不喜欢骗人,却不得不骗人。
有一次,一位顾客明明是硬盘线出了问题,他说硬盘出了问题,提出更换硬盘,说免费可以给客户做系统,客户万分感激,请他吃了顿饭,还给了他一盒好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