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忧患意识培养探究
作者 朱荣臻
发表于 2024年9月

加强大学生国家忧患意识培养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符合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夯实国家安全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对大学生国家忧患意识培养的内容进行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居安思危的思想体系、防患未然的制度体系和未雨绸缪的文化体系。我们需要科学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育人主阵地作用,积极构建国家安全教育共同体,大力推动国家忧患意识教育高校、社会联动,不断促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日常化和生活化。

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大学生树立国家忧患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树立国家忧患意识可以使大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大学生国家忧患意识培养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

(一)符合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迫切需要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不断变化,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周边安全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各种挑战和风险不断增多,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国家安全意识,认清当前的安全形势,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作为保障,外部环境需要和平,内部环境需要安全。

(二)能够为推进国家安全能力建设蓄积力量

总体国家安全观在世界变化与中国发展不断融合的历史条件下,是开创我国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国家安全重要性不断凸显的客观情况下,在影响国家安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极为复杂的客观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涵盖大学生学习、生活、科研、工作等各个方面,而激发大学生的报国热情是国家忧患意识培养的切入点。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忧国忧民的传统,这是国家忧患意识培养的支撑点。因此,大学生国家忧患意识培养是为国家发展提供动力支撑的重要思想基石,关乎着民族和国家发展。

(三)是夯实国家安全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

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保家卫国的中国近现代史中深刻总结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也积极回应了当前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新挑战。高校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站在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历史高度,以规划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引导大学生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培养的理念创新,通过人才培养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四)是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政治认同的重要环节

加强大学生国家忧患意识培养符合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迫切需要。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们与世界各国交往过程中,特别是与目前处于全球主导地位的欧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方面,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当下,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在国际舆论上甚嚣尘上,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环境需要大学生有国家认同感,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交锋需要大学生有危机感。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着极为强烈的忧患意识,为当前和今后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五)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问题,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