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人才的全面培养,依赖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应通过优化教育结构及变革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当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探索更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随着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国内医学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及信息技术应用到医学课程教学中,为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代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混合式教学的施行依赖于智慧教学平台及智慧工具的使用。目前国内智慧教育平台主要有MOOC、SPOC智慧树、学堂在线等,将丰富的线上教育资源整合,同时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进行融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现状,达到丰富课堂教学的目的。除了智慧平台的建立,随之相应的智慧工具(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的使用也是混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通过智慧教学工具及其他多样教学手段,将智慧平台的优质资源整合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促使教学效果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智慧教学以智慧平台为依托,以智慧工具为媒介,以雨课堂和学堂在线为例的智慧工具及平台,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贯穿我们教学过程的全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及课后。课前,可以先在学堂在线平台建立自己的资源库,将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等都上传到自己的资料库中,通过雨课堂,将相关的学习资源发布出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中,结合雨课堂的点名、弹幕以及AI自动生成题目等功能,增加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通过学堂在线资源库的分享及雨课堂的数据分析功能、评价等,实时掌握学生的评价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能有课外的一些补充,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完成教学的闭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目前医学院校的思政教育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贫瘠的,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医学生整个医学学习及今后的医疗生涯中都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医学课程的思政改革也显得尤为迫切。医学院校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来源于思政课程,对于专业课的授课,其中涉及的思政教育少之又少。如何将我们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这便是高教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让课程思政改革贴合本课程,并做到圆润融入,避免出现带入生硬的情况。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阐述很多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在不同疾病章节的内容中,有很多的思政元素可以挖掘,如何将挖掘的思政元素与我们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这是目前需要我们探索和解决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BOPPPS教学模式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均是以学生为中心的。BOPPPS教学模式,主要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6个阶段:导入阶段(Bridge-in),通过真实问题或情境开展教学,再结合新闻或生活案例等,联系课程与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目标设定阶段(Objective),教学目标设定需涵盖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并把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告知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前测阶段(Pre-assessment),通过小测验等,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参与式学习阶段(Participatory Learning),本阶段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阶段,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项目式、问题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答,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后测阶段(Postassessment),主要进行总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及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通过测验等方式进行后测;总结阶段(Summary),这一阶段包含了学生的自我审视及教师的反思,通过多主体评价、多维度评价及多方式评价等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