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中国大运河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发表于 2024年9月

提及运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京杭大运河。在以前,广义上的中国大运河分为两个系统: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虽都归属在大运河的范畴,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时间不同,地理不同,长度更是不同。如今,人们统称的大运河还包括浙东大运河。

2014年6月22 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至今,正好走到第十个年头。与庆祝一同铺展在眼前的,是从古至今,从未与时代停止的对话。

那么,大运河修建于何时?是谁修建了它?全长有多长?

构成大运河的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与浙东大运河,三者命脉相连,始于春秋,全长近3200公里,纵贯华北大平原,跨越了35座城市,蜿蜒流淌了2500多年。若分开来看,则是中国古代一个又一个权力的网络与王朝的辉煌。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扬州旁边的邗沟,用铁锹,一铁一锹地将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天然湖泊挖通,连缀成一条仅1.45公里的畅通水路,沟通长江与淮河。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