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
作者 青木子
发表于 2024年9月

京杭大运河起于余杭,而余杭是隋唐大运河的最南端。

京杭大运河的诞生,让辉煌了五百年的隋唐大运河骤然落寞。但它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是从余杭起至淮安被“拉直”,重铸了华北平原上新的交通命脉。

前身一锹挖开中国大运河

运河是指人工开凿的通行河道,大运河则是具体指代跨越十几个维度、三十多座城市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国大运河。

南起浙江,北抵北京,中国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河道总长度超过3200公里。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在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的古代,不仅存在运量有限、速度缓慢等问题,消耗与损耗更是令人头疼。所以,水路就成了人们运送物资的首选,而大运河就相当于水路运输中的“高速公路”。

这条“高速公路”的成型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最初,它的名字叫“邗沟”。千百年来,邗沟都被视为扬州的文明源头,亦是大运河的前身及开端。

公元前486年,从吴王夫差开挖邗沟的第一锹土开始,扬州便开启了从蛮夷通向繁华的道路,大运河因此有了雏形。吴国位于太湖流域,春秋末期,伍子胥来到吴国后,建议夫差将吴国的都城迁往姑苏(今江苏苏州),又主持开凿了胥溪和胥浦,把整个东南水系连成一体。胥溪经宜兴与溧阳,在芜湖注入长江,全长100多公里,这便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

为了争霸中原,吴国还在今江苏扬州附近修筑了邗城作为北上据点,并在城下开凿运河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长江与淮河水域,作为运输军队和辎重的河道。因为这段运河的起点为邗城,所以后世称这段运河称之为“邗沟”。

运河生,则扬州生。这条河道是当时扬州城最重要的运输途径,彼时的扬州城一度成为全国漕运的中心,受到商贾的青睐,发展至唐朝时期,极尽繁华。历史上的邗沟行迹多变,如今的扬州古邗沟故道作为景观河道使用,从螺丝湾桥向东直达黄金坝,仅有1.45公里。但只要它还存在,就是大运河系统最早期的遗迹之一,是历代漕运主要通道的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大运河所包含的浙东运河,前身也诞生于春秋吴国之手。当时,为加强对越国地区的控制,吴国开凿了“山阴故水道”,起于今浙江绍兴东郭门,至上虞区东关街道炼塘村,全长大约20公里。经过当代的扩建,浙东运河有了如今230多公里的长度。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