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真有九层妖楼?
作者 马恒健
发表于 2024年9月

雄踞世界屋脊,地处“地球第三极”的青海,地理奇观精彩纷呈,历史文化底蕴更是深邃厚重。热水古墓群坐落于海西州都兰县察汗乌苏河畔,其中的“血渭一号大墓”曾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地人诡异地称它为“九层妖楼”,据说,这一处墓室,正是电影《鬼吹灯》中散发荧荧蓝光,每层遍布尸骸的“妖楼”原型。

尘封的吐谷浑国往事

沿109国道从都兰县,向东南方行驶约10公里,便进入热水乡地界。

都兰县的母亲河察汗乌苏河在这片广阔的黄土地上冲击出一个个半月形的河滩。放眼望去,肥沃的土地上镶嵌着绿油油的青稞、藜麦、油菜,间或有色彩艳丽的花圃,以及瓜果满枝的果园。这里就是柴达木盆地的富庶之地,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支点,也是在公元6世纪立国的吐谷浑的核心地带。

吐谷浑是西晋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族慕容部建立的政权,后西迁今青海、西藏一带,通过兼并周边的羌、氐等部落,不断壮大。政权的创立者慕容吐谷浑去世后,后人以他的名字取国名,即吐谷浑国。

晋末隋初,吐谷浑国力最为强盛之时,疆域东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西至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吐谷浑与周边邦国以及中原政权维系着微妙的平衡关系,接受强邻的封赐并进行朝贡,却又不断骚扰这些邻国的边境。另外,由于吐谷浑控制丝绸之路青海道,严重妨碍了中原政权对西域诸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隋、唐王朝对它进行过多次征讨。

公元609年3月,隋炀帝亲巡青海、河西。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封建帝王沿丝绸之路向西走得最远的一次壮举。同年5月,据《隋书》记载,西巡的隋炀帝亲征吐谷浑,“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635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名将李靖、侯君集率军攻打吐谷浑。唐军在鄯州(现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集结,兵分数路夹击吐谷浑军。吐谷浑战败后,国王慕容伏允自缢,其子慕容顺向唐朝投降称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其五》中写道:“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使得享有国祚三百多年的吐谷浑在史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为普罗大众所知。

玻璃罩下的“东方金字塔”

过热水乡政府继续前行约5公里,广阔的血渭草场出现在前方。道路左侧的小土坡上,立着一块紫红瓷砖碑座、黑色大理石碑身的“热水墓群”文保碑。顺着文保碑的方向望去,可见一座左右坡度对称的覆斗状小山。根据事先查阅的史料和照片,我确信,这座小山便是血渭一号大墓。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