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蓝釉陶驴
作者 寸日
发表于 2024年9月
▲ 学界普遍认为,唐三彩中蓝釉的出现,是此后中国瓷器使用青花釉料的先导。

驴是一种我们耳熟能详的动物,许慎《说文解字》载:“驴,似马,长耳。”但从《史记·匈奴列传》可知,驴本为匈奴奇畜,后引进中原地区开始饲养。东汉时驴已成了普通家畜,魏晋时期文人雅士颇爱驴。唐代,驴在交通运输、祭祀、民众生活出行等各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唐中后期,更是出现了“驴鞠”这一新颖独特的体育运动。现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蓝釉陶驴,为我们展现了唐代骑乘驴的风貌。

隋唐时期,驴是一种低马一等的骑乘工具,被称为“劣乘”,官员通常骑马,民众则多骑驴。

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遭灾,文帝下令买了六千多头牛和驴,分给那些特别贫穷的人,让他们骑乘着牛和驴迁徙到关东地区。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4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