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发表于 2024年9月

12欧洲社交媒体平台“缺位”之痛

董一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节选自公众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2024年9月

当前全球的头部社交媒体中,欧洲可谓无立身之地,全球月活用户超过1亿人的35家社交媒体中,美国和中国分别有20家和9家。欧洲仅孵化出塞浦路斯团队所开发的Viber,但它也被日本企业收购。欧洲本土社交媒体市场几乎是美国数字巨头的天下,如脸书占欧洲社交媒体市场份额达79.41%,甚至高于其在美国本土水平(46.57%)。欧洲在社交数字巨头方面的缺位,恰恰暴露其长期以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环境的短板。

其一,欧盟数字市场碎片化严重。欧盟对其资本、劳动力、商品、服务四大要素自由流动的单一市场引以为傲,但在数字经济市场却存在诸多有形或无形壁垒。法国企业家尼古拉斯·科林指出,欧洲各国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地域性和特殊性,使得其数字服务产品很难迅速向周边市场扩散,也意味着欧洲数字市场在“流动性质量”和规模经济效应上难以与美、中等国相媲美。在此背景下,欧洲一些在本国取得成功的社交媒体,却难同已经形成规模效应的美国数字巨头竞争,比如芬兰的“IRC Galleria”、荷兰的“Hyves”、匈牙利的“iwiw”等社交媒体都曾一度是本国网民的心头好,但最终都被挤得销声匿迹。

其二,欧洲投资环境不利于初创企业发展壮大。相对于美国拥有发达的风险投资市场,金融资本与硅谷创业者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圈子,欧洲各国金融体系的基石仍是大型银行,这些金融机构往往以质疑和审视的眼光看待初创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接受发展前景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和项目,也缺乏看待新生事物的长期主义视角。在此背景下,欧洲有创新潜力的群体纷纷到纽约等地寻找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Atomico发布报告称,2023年欧洲初创企业获得的投资(450亿美元)不及美国企业的融资额(1380亿美元)的1/3。资本的外移也带走了欧洲本土的人才和创新团队。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