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酒庄的审美精神
作者 李淳风
发表于 2024年9月
郎酒庄园璀璨夜景

2024年8月22日,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在第四届郎酒庄园会员节上演讲,平静讲述,四座动容。

周先生赴荷兰阿斯麦公司调研,常向管理者发问:阿斯麦何以能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全球无匹?对曰:第一是Unique,即产品独特性;第二是Universal,产品具有普遍性需求;第三,把前两者都做到极致。

无可替代,又普遍所欲,就掌握了市场话语权。这确乎是商业世界里简单又普适的真理。过去将近10年时间里,郎酒庄园正是在这一逻辑下持续成长。

郎酒人的心灵空间,总是被“极致”二字牢牢占据,极致品质,极致品牌,极致品位。而极致,也包括了边界的极致,至大无外,也就是Universal。

在中国传统语境下,庄园往往意味着围墙之内的自利与自足,而郎酒庄园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与对标的宣示。它希望创造一种国际共知的模式语言,来与更广阔的世界对接,与更多元化的知味之人,共话巴山夜雨。

这一次,郎酒庄园与全球高端及奢华档烈酒中排名第一的集团保乐力加牵手,启动世界酒庄联盟,中国郎,又把中国味道和中国审美推进到新的层次。

极致品位:中国审美如何成为实体

大自然偏爱郎酒。

鹤立于中国酒企之林,郎酒有最高的山,最神奇的藏酒洞,共享着最优质的水源。

郎酒庄园该如何形容呢,它自己有一句话叫“除非亲临,无法言说”。身在其中,众谓洞天福地,古称神仙所居。神仙,是道家修行者的正果。道者修,儒者养,都讲究一点:于心无尘嚣之境,提升自身内在涵养。

而这恰是中国审美的精髓所在。

从周公创制,为中国文明精神奠定基础以来,西周,春秋,战国,秦朝,两汉,主要审美都在于建筑、器皿、服饰、书法、雕塑,都是入世的方向。只有到了魏晋时期,儒家与道家融合,中国才出现了载体上的超越之美。

一个是山水画,在此时诞生了。写意,留白,空蒙,旷远,都是入世之人,身怀出世之想,调和了矛盾,衍生为意境。一切山水画,都是士人阶层的精神后花园,以出世之画,喻入世之怀。

另一个就是酒。只有来到魏晋,酒才升华为一种审美载体,而不再仅是成瘾之物,也不再是礼仪的工具。酒与人之间,完成了精神结合,酒的使用,彰显的是人的品格、情感与理想。

这才有了竹林七贤的飘逸放达,才有了后世无数高人雅士,心期魏晋。

青花郎不如是乎?在这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之处,飘然出世之所,修炼入世之身。

一杯青花郎入喉,诸君有何想象?于我而言,先是感觉到一个清癯俊逸、明快硬朗的人格形象站立于舌苔,他修养深邃,又个性鲜明,他优雅孤高,且吴带当风。

酒行至舌根处,形象凝练、收缩于一点,继而,仿若一个层层叠叠的花苞,倏然绽开,一阵洞藏陈味,沙沙作响,渗透口腔四壁,如人在山林,被自然之气透肌而入,浸润遍身。

入喉之后,内敛下坠,口腔中一股甘苦协调的阴凉况味,盘旋往复,悠长深远,如琴声不辍,如凤鸣高天。

这就是每一杯青花郎,在我身体和意识中共同建构的故事。我感觉到一种高级的孤独感,脑中闪过的便是魏晋时期最是雅量高致的嵇康的样子。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