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不下长衫的痛苦:那些选择退学的博士生们
作者 罗芊
发表于 2024年10月

现如今,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现实是,博士毕业越来越难了。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博士生的延毕率持续上升,2012年就已经突破60%,2018年超过64%——每年,都有超过六成的博士无法如期毕业。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毕业无望,选择退学。

任何一个群体都不缺成功者的叙事,这次,我们想讲述那些选择退学的博士故事——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他们也曾是优绩主义一层层筛选出来的顶尖人才,为什么没能在博士的评价体系中顺畅地走下去?做出退学这个决定,他们经历了哪些挣扎和思考,其中对他们价值观冲击最大的部分是什么?

为此,我们找到几位已经退学的博士,他们中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读博的高校有南有北。大家的讲述都非常真诚,他们会主动提起读博期间经济的窘迫,同辈压力带来的落差,亲密关系的难以为继,说的都是内心最深处的、很难与外人道的部分。

或许,博士生活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以下,是来自他们的讲述——

生化环材,都蹚一遍

@摩师傅 34岁 退学4年

1

我申上博士还挺顺的。本科毕业之后,考研到了一个中等的学校,研一下半年申请了硕博连读,申请完就开始正常读研读博。

硕士期间我感觉很好。那会儿的学习状态不错,早上8点去实验室,中午休息,晚上10点回宿舍,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看书、看文献、做实验,周末跑跑步、逛逛公园,晚上回来接着看书,特别正常,特别规律。

转博第一年就觉得有点问题了,我是理工科学化学的,博士是材料方向,做材料就跟发新闻一样,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高,你做一个东西出来,如果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就算做得很糟糕,只要有很多新的部分,就能发出比较好的文章。但是如果你跟在别人后面,就很难做。

但我们实验室做的东西,它的方向就不是很新,还是偏传统的材料,这个方向已经没落了,文章比较难发,而学校会要求,每个实验室每个博士生要发一定数量的文章,当时我就很着急,继续做这个东西肯定是不行的,能不能换个方向。

我没有求助导师,因为我导师缺位还挺严重的。他当时专注于做工业项目,在学术这块,也没有放太多的精力。他跟我父亲一个年龄,当时五十多岁,现在已经退休两年了。

因为很难寻求他的帮助,所以我们几个同学自己琢磨了一下,搞了一个方向,但是没有那么新,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效果一般,等到应该写文章投文章了,我需要有一些指导或者帮助,和导师的沟通也很不顺畅。

正常一个博士生,他是很需要导师指导的,我们毕竟是学生,前瞻性和各种判断并没有那么好,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导师缺位,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也不是那种特别擅长沟通的性格,没有出口,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一直这么拖着。

2

那种感觉真的很绝望,作为学生,我好像没有求助的渠道以及求助的方法,文章推进不下去,做科研也不是说换方向就可以换的,一换就得花好几年重新开始,我现在回想起那时候的记忆,都是有些模糊的,可能自己也在逃避吧。

我就记得越到后面,我都不愿意去实验室了,在宿舍里住了一年多,文章也没有进展,以前我是一个完全的学习机器,不发朋友圈,不看娱乐性的东西,电视剧基本上没看过,电影和话剧可能一年只看一两场,只会学习,但那段时间我真的太憋得慌了,开始想办法出去走走,跟朋友聊天。

我们学校离交道口比较近,那一年多我经常去胡同里乱逛,去小西天看电影,接触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倒也不空虚。虽然精神上找到了出口,经济上压力还是不小。30岁之前,我身上就没什么多余的钱,从研究生开始,我就会自己打工挣钱,我们读博基本没有补助,也不好意思问家里要钱,就是靠着以前打工积攒的一点钱支撑着。学校的生活成本很低,宿舍一年才1000多块钱,伙食也很便宜,我自己都很惊讶,居然靠之前那点积蓄也能活下来。

等到2020年,因为我们学校有年限限制,博士最长8年会被清退,我被退学了。

这个结果说实话,是意料之中,我没有特别难以接受。如果有人问我,后不后悔读博,其实我倒没那么后悔。但我在读博不顺利的路途中,似乎有一些补救的方法,因为我当时陷入在无解的情绪里,没有办法自救。

所以有时候我会觉得读博像是开盲盒。我是小地方来的,这种关键的人生选择都有点像在开盲盒,我记得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那会儿也没有智能手机,资讯不发达,大家都是拿着一本报志愿的书翻一翻,然后靠脑补这个名字是干嘛的,靠想象来决定以后的方向。我是山东人,我们当地有出息的人很多在胜利油田上班,于是我的首选志愿填的多是石油类,最后一个志愿填的化学。就是这么巧,我被调剂到学化学。

我本科毕业正好赶上金融危机,也不好找工作。我们专业本科毕业一般只能去当工人,做技术员都很难,所以我才想考研考博。等到了博士也一样迷惘,当时也才20多岁,硕士博士到底难度差异有多大,博士方向要怎么选,导师要怎么选,知之甚少。

结果就是,大家开玩笑说,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我误打误撞全都做过——本科是偏生物方向的化学,研究生做的是材料化学,最后工作是环境类的化学,四个坑反正都蹚一遍。

3

读博过程中,我还后悔一件事,后悔自己的性格太软弱。我们实验室有一个师妹,她和我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是她性格特别泼辣,跟“老板”(导师)大吵一架,转组了。我当时完全没有想过,还可以这样解决问题。师妹也是运气很好,转组之后特别顺利,节点很好,刚好遇到学校成立一个新的学院,她转到了一个特别牛的指导老师名下。

师妹的人生就像是重新洗牌一样,我当然很羡慕,但也觉得自己做不到。我从小算是留守儿童,也不跟父母一起长大,遇到很多情况都没有人帮助,也不知道找谁求助,这种性格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碰到什么事,我谁都不告诉,就自己忍着,缺少斗争的勇气,导致后面很被动。

所以我“博士退学”这件事背后,其实是一个很复合的背景,很复合的原因造成的。师妹能够想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算是自己奋斗出来的结果。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