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朋友圈
作者 李锐嘉 石润乔
发表于 2024年10月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被房东发现逝世于加州大学附近的公寓。这位作家跌宕飘零的一生,在75岁停摆。

19岁时,她预言自己“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怪僻缺点”,一语中的。四年之后,她陆续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等小说,成为文坛锋芒毕露的人物。出道即巅峰,当时没人料想到,等待这位天才作家的竟是那么孤凉的余生。

说到她成名后的日子,绕不开那段著名的爱情。张爱玲睥睨俗世的新规旧约,不为人情世故所动,却在情爱前节节失守,飞蛾扑火般爱上胡兰成。被背叛后她与胡兰成告别,“我不再喜欢你了,因为你早已经不喜欢我了",分手信里夹着30万元——张爱玲式的傲慢。

32岁时,张爱玲离开上海,辗转香港、纽约和洛杉矶生活。

为了躲开慕名而来的拜访,张爱玲在美国离群索居,第二任丈夫赖雅去世后,更加封闭自我,常年不接电话不应门,仅与几位密友通信来往。而在大洋彼岸,她的名字成为文化符号,她的作品被搬上银幕和舞台,一波一波的“张爱玲热”与她冷色调的生活形成强烈对比。

她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在生命最后的光景,她饱受虱子折磨,为了避虫强迫症般更换住所,一度只敢住在汽车旅馆,还要一周换一个地方。

张爱玲在频繁搬家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遗失了大量手稿、文件和身外之物,在最后的住所中,家徒四壁,写作台干脆用个大纸箱充当。这般不留恋,令人怀疑也许她对这个世界的告别,早早就开始了。

以下张爱玲的朋友们描写她的段落,其中包括与她决裂的前夫、萍水相逢的美国学者、遗产继承人和不懂文学的忠诚友人,希望拼凑出她生前的更多侧面。

第一任丈夫胡兰成

1944年与不满24岁的张爱玲结婚,三年后离婚。

我一见张爱玲的人,只觉与我所想的全不对。她进来客厅里,似乎她的人太大,坐在那里,又幼稚可怜相,待说她是个女学生,又连女学生的成熟亦没有。我甚至怕她生活贫寒,心里想战时文化人原来苦,但她又不能使我当她是个作家。

张爱玲的顶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种震动,是我的客厅今天变得不合适了。

她原极讲究衣裳,但她是个新来到世上的人,世人各种身份有各种价钱的衣料,而对于她则世上的东西都还未有品极。她又像十七八岁正在成长中,身体与衣裳彼此叛逆。

她的神情,是小女孩放学回家,路上一人独行,肚里在想什么心事,遇见小同学叫她,她亦不理,她脸上的那种正经样子。

……张爱玲是使人初看她诸般不顺眼,她决不迎合你,你要迎合她更休想。你用一切定型的美恶去看她总看她不透,像佛经里说的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她的人即是这样的神光离合。偶有文化人来到她这里勉强坐得一回,只觉对她不可逼视,不可久留。好的东西原来不是叫人都安,却是要叫人稍稍不安。

她但凡做什么,都好像在承当一件大事,看她走路时的神情就非同小可,她是连拈一枚针,或开一个罐头,也一脸理直气壮的正经。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4年1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