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摸鱼课”
作者 Esther
发表于 2024年10月

“摸鱼”源自成语浑水摸鱼,打工人表面上一顿一顿地敲击键盘,不时皱紧眉头面露难色,耳机里却在放着郭德纲,这就算是摸鱼达人典型。

谁不知道,摸鱼只能悄悄的,但是清华大学不仅“堂而皇之”地开了这门“摸鱼学导论”,更是“嚣张”地在课程介绍里直接点明,开这门课就是给大家分享摸鱼小技巧,提高校园生活幸福感。

课程作业也是奔着一个目的去的——造福每位摸鱼人。每周的小作业是分享摸鱼小技巧、令你感到开心的事情、调试压力的方法。大作业则是选择一门你上过的课,介绍老师的授课方法和你的收获,并经过课程组统合后,还能代代相传给学弟学妹。更重要的是,这门摸鱼学也是深谙摸鱼之道,根本没有期末考试,也不会在成绩单上有任何影响。这意味着,在这门课上越不摸鱼,成绩就越差,越摸鱼,成绩才越好?逻辑缜密的同学很快发现了这奇妙的“卷摸悖论”:如果在摸鱼课堂上公然摸鱼,可能会导致不及格;如果在摸鱼课堂上用功,又不符合这门课的精神内核。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4年1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