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巴黎之巅:花游丫头坐热“冷板凳”
作者 冬雪
发表于 2024年10月

2024年8月8日,巴黎塞纳河畔的奥运赛场,中国花游队以高难度的技巧和精美绝伦的表演征服了评委和现场观众,拿下我国花样游泳集体项目奥运历史首金。中国花样游泳队成立41年,几代花游人的梦想,终成现实。

电视机前,任雪曼紧紧拉着身旁丈夫的手,声音哽咽:“我给雅怡打100分……”

小荷才露尖尖角

张雅怡似乎是为花游而生。

1997年,张雅怡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爸爸张勇在省直机关工作,妈妈任雪曼是银行职员。张雅怡从小聪明乖巧,文静内向,在家也很少像别的孩子一样打打闹闹。

4岁时,张雅怡开始学习拉丁舞和小提琴。6岁那年,市业余体校的教练去学校挑选苗子,带着一群孩子在水里玩了几圈之后,身材修长、动作灵活的张雅怡被挑中。张雅怡也有兴趣:“妈妈,我要学游泳。”“学游泳好啊,可以强身健体。”任雪曼点点头。自此,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无论刮风下雨,爷爷奶奶都会准时送张雅怡去游泳,从未请过假。

6岁多的时候,周末在家时,她把两个凳子摆开,悬空在凳子上练一字马,因腿痛难忍,她一边练一边哭。奶奶心疼,让她不练了,张雅怡带着哭腔说:“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压腿20分钟。”“你腿痛就少练一会。”张雅怡偏不,她边抹眼泪边练,少一分钟都不行。

2005年,张雅怡进入长沙市体育局花游队接受专业训练,开始住校。当时她还在上小学,每天上午读书,下午训练,一周训练6天,同时周末还要兼顾拉丁舞的学习,训练时长加倍,强度也与日俱增。

有一个周六,爷爷奶奶照常去体校接她回家,她悄咪咪地跟奶奶耳语:“奶奶,床上的东西都带回家去。”奶奶误以为是要带回去清洗。结果到了周一,张雅怡躺在床上不动:“奶奶,我生病了,我胸口痛,我腿也痛,我上不了学了。”

任雪曼夫妇忙将女儿送去医院,没检查出任何问题。任雪曼严肃地和女儿谈了一次:“我一开始就跟你说了,你想学什么,家里都支持。但选择了就不能半途而废,遇到困难也要坚持。”经过劝说,张雅怡又回到了体校。

2006年,张雅怡进入了湖南省花游队。

一天,教练打来电话,说张雅怡拒绝10米台训练。任雪曼忙请假和丈夫赶去体校,一问才得知,因为一群孩子在10米高台推搡,张雅怡毫无准备地横着落水,身体痛加上恐惧,死活不练了。

“崽崽,来,爸爸妈妈陪你一起上去。”夫妻俩哄着女儿一起上了10米台。

任雪曼站在10米台上往下一看,心里就一阵慌,腿不自主地开始发抖。但她立即镇静下来,壮着胆子和女儿坐在跳台边:“你看,好多同学跳下去了,一点事没有,他们跳下去了游得都很好啊。”教练也慢慢做工作:“你平时游得那么好,相信你跳台也可以。”

也许是骨子里不服输,也许是爸爸妈妈的陪伴让她有了安全感,半个小时后,张雅怡勇敢地纵身一跃跳下了10米台。

当她从泳池里冒出头,全场顿时掌声雷动,所有人都为她鼓掌。“张雅怡,你真棒!”妈妈试探着问她:“你可以跳了吗?”她身板一挺:“没事了!”受到鼓舞后,信心又回到她的身上。任雪曼做了一个深呼吸,女儿终于过了这一关!

周末回家,张雅怡拿出图纸比对动作,还让妈妈看看做得对不对。看到女儿兴致勃勃的样子,任雪曼私下跟丈夫说:“崽崽看来还是喜欢游泳的。”

“妈妈,我当了‘尖子’嘞。”有一天,张雅怡难掩兴奋,用自豪的语气告诉妈妈。“尖子”会在队友的托举中出水完成翻转跳跃等高难度动作,是队员中的能力者担当。任雪曼也为女儿高兴。

在省队期间,张雅怡和队友们参加全国各种少儿花游比赛,获得多个奖项。

本文刊登于《知音·下半月》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