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行各业都在说普遍缩量,内卷焦虑。那么,内卷的结局是什么呢?
就是三四律。
缩量必然出清,出清就是企业批量死亡。出清的终局就是三四律,只剩最后几家。
所谓三四律,指的是一个稳定的市场有影响力的竞争者不超过三个,最大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不超过最小者的四倍。
各行各业的品牌商,早已符合三四律的寡头状态。其逻辑是深度分销的渠道革命。
经销商和零售商,下一步也要符合三四律,其逻辑是供应链革命。
内卷,就是各行各业的格局逐步向三四律靠拢。
三四律,就是一个领域或行业稳定的格局。
波士顿咨询公司:三四律
最高维度的思考就是终极思考。
第一性原理强调回到起点,终极思考强调重点在终点。
一个行业的最终格局是什么样的?你在终局是否有位置?这就是最高维度的思考。
波士顿咨询公司作为美国知名战略咨询公司,提出了很多战略思考,包括其创始人亨德森的三四律。
先来看一下三四律的简介:
在一个稳定的竞争性市场中,有影响力的竞争者数量绝不会超过三个。其中,最大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又不会超过最小者的四倍。
这条规律是由下面两个条件决定的:
在任何两个竞争者之间,2比1的市场份额似乎是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无论哪个竞争者要增加或减少市场份额,都显得不切实际,而且得不偿失。这是一个通过观察得出的经验性结论。
市场份额小于最大竞争者的1/4,就不可能有效地参与竞争。这也是一个经验性结论,但不难从经验曲线的关系中推断出来。
通常,上述两个条件最终将导致这样的市场份额序列:每个竞争者的市场份额都是紧随其后的竞争者的1.5倍,而最小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不会小于最大者的1/4。从数学原理上讲,要同时满足上面这两个条件,就不应有三个以上的竞争者存在。
三四律提示了一个行业最终格局之下生存企业的数量,以及它们稳定的份额关系。
三四律是企业最高的战略思维。企业的竞争最终导向三四律的行业结局。
无论是品牌商主导的深度分销(渠道链),还是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革命(供应链),都适用三四律。
品牌商三四律
三四律,实际上是一个行业从充分竞争进入寡头竞争的过程。
寡头竞争才是一个行业的稳定状态。所以,亨德森才说,一个行业的稳定状态符合三四律。
一个行业发展早期,百花齐放,大小企业都活得挺滋润。随后就进入淘汰阶段。
没有淘汰,就没有三四律。
淘汰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规模取胜。那么,谁能赢得规模竞争的胜利呢?
中国营销是品牌驱动和渠道驱动,双驱动力。当然,任何一项的难度都挺大,都能淘汰相当多的企业。很多跨国品牌,品牌管理不错,但深度分销做得不行,因此就落后了。在中国做得好的跨国品牌,如可口可乐,其实也是深度分销的优等生。
渠道驱动,在中国就是深度分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