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李宁,求稳难安
作者 江蓠
发表于 2024年10月

轰轰烈烈的巴黎奥运会已落下帷幕,在万众瞩目中,运动健儿纷纷回到祖国,赞助奥运赛事的品牌也开始关起门来盘算得失。

对于李宁来说,此次赞助奥运赛事带来的却是反向宣传效果:李宁公司的比赛服——“龙服”,其吸汗性能受到观众质疑。

针对质疑,李宁方回应称,中国乒乓球队教练与运动员对其提供的比赛服表示认可,目前未收到任何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反馈。

但许多网友对此回应并不买账,社交平台上对其质量问题的吐槽甚嚣尘上。加之近期李宁公司财报显示其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这些似乎都在昭示着曾经的“国产运动一哥”已跌下神坛。

国潮优势不再

2024年被称为体育大年,各运动品牌纷纷实现增速发展,在上半年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然而,相较于安踏、特步、361°等品牌喜人的营收成绩,李宁明显掉了队:其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入微增2.3%至143.45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则同比下滑7.98%至19.52亿元,延续去年以来的下跌趋势。

除了这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李宁的增长乏力情况在二级市场表现上也早见端倪。事实上,这与国潮风热度下降不无关系。

“时来天地皆同力”,自2018年以“悟道”为主题亮相纽约时装周,李宁因赶上国潮风口而迎来第二增长周期。有国潮红利加持,李宁的营收在2018年突破百亿元,在2021年达到225.72亿元。彼时,“中国李宁”国潮运动装系列营收占其总营收的52.4%,比鞋类多出10个百分点。

2022年,李宁秋冬新品秀“神工天物”中的几款新品因设计造型、服饰颜色等存在争议而遭全网抵制,加之随着消费降级,消费者渐趋理性,不愿再为国潮溢价买单,李宁靠国潮搭建起的差异化优势不再。

“运去英雄不自由”,叠加疫情影响、自身高端化战略受阻等因素,李宁的业绩表现风光不再。2022年,李宁的毛利下降4.6%,国潮运动时尚品类占比下降至41.5%。

2024年上半年,相较2023年同期,李宁鞋类收入为78.44亿元,增长4.4%,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从53.6%上升至54.7%;但服装业务收入为53.75亿元,下滑4.7%,约占总收入的37.5%。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