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零食领域最大的变化,必然是零食很忙、好想来等一大批零食量贩连锁的狂飙突进。渠道端的迅速变化,已经影响到了上游的零食品牌。
近日,各大休闲食品上市公司纷纷交出上半年业绩的答卷,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甘源食品、劲仔食品等公司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增长,而良品铺子、来伊份、好想你等公司则表现不佳。
实现增长的公司中,大多都与零食量贩连锁进行了深度捆绑,或是深度合作。最典型的是盐津铺子,这家公司曾经的第一大销售渠道是沃尔玛,如今已变成了零食量贩连锁。
问题也随之而来。
虽然零食量贩渠道为盐津铺子带来了显著的市场份额,但同时也对其利润空间构成了压力。零食量贩渠道让多个零食品牌进退维谷——不合作可能意味着收入无保障,而大规模合作则可能降低利润率。
同时,抖音渠道的占比日益增大,虽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但也带来了新问题——品牌需要不断推出新品以吸引消费者,但大单品的成功并不容易复制,且抖音渠道的运营利润空间也在逐渐缩小。
根据财报,盐津铺子在上半年实现了24.5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9.84%。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3.19亿元,同比增长30%,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73亿元,同比增长17.96%。

着眼单季度来看,第二季度盐津铺子实现营收12.36亿元,增速为23.44%;实现净利润1.589亿元,增速为19.11%,但这样的成绩实际上并不乐观。
拉长时间周期,盐津铺子的净利润增速已经降至近10个季度以来的最低点,且跟过去的业绩增速对比,如今的业绩增长已经明显放缓,这也成为公司一个棘手的问题。
当下,零食全行业正处于“卷低价”的环境中,增长瓶颈是摆在面前的事实,未来,“盐津铺子们”该怎么办?
渠道加速狂飙,反被渠道裹挟
凯度消费者指数的最新中国零售报告揭示了今年上半年国内零售市场的显著变化:前十大传统零售商的市场份额普遍遭遇下滑,市场分化明显,与此同时,新兴渠道如会员店、零食量贩店和抖音电商等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均有显著提升。
重点发展零食量贩店使盐津铺子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
早在2021年,盐津铺子就已经开始调整渠道策略,积极探索零食量贩这一新兴赛道。公司先后与零食很忙、零食有鸣、好想来、老婆大人、糖巢、零食优选等品牌达成深度合作,零食量贩渠道首次超越传统商超,成为盐津铺子的第一大销售渠道。
品牌通过各种方式与零食量贩产生链接,投资零食很忙算是一个长线思维,2023年12月,盐津铺子投资3.5亿元入股零食很忙,获得3.32%的股权,根据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2023年零食量贩渠道对盐津铺子收入的贡献约为20%,试图将商品渗透到社区和下沉渠道。
“零食量贩模式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它至少迎合了消费力减弱、效率提升的趋势。”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认为渠道变革为盐津铺子带来了显著的市场加持和领跑优势。
事实也是如此,2024年上半年,经销渠道(包括散装、定量装、流通等新零售渠道和其他渠道)的收入占比达到72%,相较于前两年有了明显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以价换量”的品牌打法,随着零食量贩渠道的下沉扩张,盐津铺子需要牺牲部分利润以换取市场份额。
2022年盐津铺子旗下的七大品类产品销售单价平均下降8.92%,另外盐津铺子向零食很忙供应的蛋皇鹌鹑蛋配送价由185元降至158元,零售价由23.5元降至19.8元,降价幅度约为15%。
进入零食量贩渠道之后,盐津铺子也面临新的压力:利润率数据呈现逐步走低的态势,不进入零食量贩渠道可能意味着失去重要的收入来源,而进入零食量贩渠道又可能因价格竞争利润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