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和奶粉企业家沟通时发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大概有三个:一是企业还有没有机会,二是企业还敢不敢投入,三是有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参股、控股或收购他们的企业。
这和五六年前奶粉企业家的意气风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天,摆在所有奶粉企业家面前的三个难题都没有答案,哪个企业能不着急?
那么这三个难题是什么呢?第一,企业销量下滑但是没有任何办法制止;第二,渠道让品牌越来越没有立锥之地,与其说是消费者抛弃了你,不如说是渠道抛弃了你;第三,市场也没有简单而有效的打法了。
奶粉行业的五个预言
上述三个问题很普遍,也很棘手。自然,这些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其实,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规律和趋势。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在奶粉行业的一些预言,主要有五个:

第一,2009年2月,我们给全行业提出了“三线市场堤坝论”。我说,国产奶粉企业可以完全退出一、二线市场,让给外资。我们把力量放在三线市场,只要守住了三线市场的堤坝,国产奶粉就能打败外资品牌。当时,圣元、雅士利和伊利率先启动,最后形成了全国性、全行业的战略。
第二,2013年7月,我在第一届羊奶粉发展论坛上提出“羊奶粉会高速成长,到2018年销量会增长3倍,并会诞生一家企业销售额是2013年所有企业的销售额之和”。2018年也印证了,羊奶粉品牌澳优佳贝艾特做到了,唯一可惜的是,最有希望的陕西军团没有一家企业在这个发展趋势中抓住红利。
第三,2016年5月,我说,当时只有30多亿元销售额的飞鹤在5—6年有机会做到200亿—300亿元。飞鹤在2021年的时候做到了227.8亿元,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或者飞鹤展开并购,在2022年或许可以做到300亿元左右。
这三个对行业或企业的预判,奶粉行业的朋友大多都知道,但是还有两个预判,我认为是更重要的,却一直被大家忽视了。
第一,2014年3月,我发表了文章《十年内婴童店迎来倒闭潮》。这篇文章刚发表,好几个做婴童连锁企业的负责人给我打电话,说文章观点影响他们的生意,碍于情面,我只好把文章删除。
后来在2014—2015年的多次演讲中,我也表述过这个观点,希望婴童门店要提前做好选品的专业化、服务的专业化、生意模式的专业化和渠道品牌发展的专业化。
第二,2014年9月,我提出婴幼儿奶粉行业未来要砍掉经销商,经销商必须转变为服务商,否则没有任何价值。当时也有不少经销商朋友打电话给我,表示不满。
今天来看,大多数活着的经销商还真的都转型做了服务商,或者转型做了婴童连锁的服务商。这个预判也算是实现了。
我在这里并不是想标榜自己多有远见、多有战略意识,而是想告诉大家,奶粉行业其实一直有自己运行的规律,我们需要顺势而为。因此,我们就是按照行业发展的规律,思考行业、研究行业、研究战略布局和战术打法的。
这几年行业内有不少企业营收下滑,个别还很严重。
2023年,我在业内和一位企业家打赌,说某头部几家企业2023年营收会下滑多少多少亿元。我说的下滑数据都很大,他说不可能。后来自然是他输了。
另外,外资品牌现在怎么样了?
以美赞臣为典型。当时,很多投资公司和企业想拿下这家企业,有五六家投资公司来北京找我,咨询美赞臣是否值得投资。我告诉他们,不值得。他们问我为什么,我开玩笑说,不要问为什么,你知道结果就行了。
美赞臣销量下行是注定的,我们在2009年做三线市场堤坝战略的时候就已察觉。2009年退出一、二线市场,其实就是为了合适的时候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我记得我在2018年的时候,给国产奶粉排名靠前的几家企业做了个免费战略,这个战略就是“到外资奶粉的大后方放一把火”。这个策略很有效,彻底打乱了外资品牌进入三线市场的节奏。
因此,对于美赞臣来说,如果没有特殊的战略调整,最终市场份额大幅度下滑是必然的。可惜,后来春华资本投了它。虽然春华资本也明白要本土化,可是他们的用人和策略都不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