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铁佛寺二十四诸天造像,隐世瑰宝
作者 焦雪菁
发表于 2024年10月

作为中国地上文物的聚集地,山西不仅有硕果仅存的唐宋古刹、星罗棋布的元明寺观,更保存了从晚唐至明清万余尊寺观彩塑。这些彩塑形制随朝代更迭,风格缘时代嬗变,带着斑驳的历史沧桑,蕴含着无尽的古意之美,唐代的雍容大度,宋代的圆融自足,明清的世俗化……在山西留下了一脉相承的香火。

铁佛无踪 瑰宝犹存

高平铁佛寺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大门左侧青石门墩侧面所刻题记“记大定(金世宗的年号)七年(1167)七月十一日铸造铁佛,修铁佛寺,嘉靖元年(1522)十一月初八日重修,住持僧人道才,徒德通,法孙圆妙,施主殷子名、牛瑀、赵赟”,以及殿外明万历三年(1575)《重修铁佛寺记》碑刻可知,正殿建于金代,以后历代屡有修葺。对于殿内造像,有观点认为是元末明初塑造,但根据正殿建造年代,也有人认为是金代塑造,后世重装。

铁佛寺之所以叫铁佛寺,是因寺内曾经铸有铁佛。据说铁佛已于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化为铁水,无迹可寻。铁佛寺现存正殿、东西厢房及南殿。

正殿中,二十四诸天造像环绕于释迦牟尼佛四周,靠大殿墙壁分两组排立,这些塑像立于青砖台座上,泥塑彩绘,高3米多,一个紧挨着一个,有的面目狰狞,有的神态安详,有的怒目突出,有的青面獠牙,有的头发倒竖,有的脚趾抓地,有的铠甲护身……让人目不暇接,又仿佛被众神包围,一种威慑感和敬畏心油然而生。整堂彩塑布局紧凑,通过不同诸天在神态、色彩、装扮上的不断创新,避免了累赘重复,在差异中营造出一种艺术美和秩序美。

使铁佛寺闻名于世的正是这组环绕佛殿的二十四诸天泥塑造像,其造型奇特、细节繁缛、技艺精湛,迥然有别于同时期其他彩塑的艺术样式,在整个彩塑造像里独树一帜,世所罕见。

诸天形象 无有定准

“诸天”是佛教用语。在印度文化中,天是神的别名。隋唐时期的僧人吉藏在《金光明经疏》说:“外国呼神名为天。”所以“诸天”亦称“诸神”或“尊天”,在佛教中是对众多护法天神的总称。

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的影响,诸天又与中国的道教、民间鬼神结合。武圣关公被选为佛门的护法伽蓝,隋朝名将韩擒虎和宋朝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做了阎罗王。诸天在各大庙宇的大雄宝殿中被装扮成中国古代帝王将相和后妃贵妇的样子。

在中国佛教寺院对诸天的供养中,常见的诸天组合有四大天王、十六诸天、二十诸天、二十四诸天几种类型。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