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早春图》,大宋王朝的早春之梦
作者 马未都
发表于 2024年10月

郭熙的《早春图》是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类中三件被大家公认画得最好的巨型山水画之一,另外两件分别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图》。

宋代的绘画有八九成都是画在绢上的,因为当时纸张的制造技术还没那么成熟,要找大尺寸的纸相当困难,而纺织机织出的布要织多长有多长,但宽度有限,所以当画家要绘制大型绘画时,有时候要将两块或三块布横向拼接起来。将两块布拼接起来称为“双拼”或“双缣”。《早春图》和《溪山行旅图》一样,都是画在双拼绢布上,淡设色的大幅山水。

《早春图》的画幅左侧中间,有一行小字隶书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小字的上方压盖有“郭熙笔”之印文。在这行落款内,包含了画题、画作年代、画家名,以及画家自己的印章,弥足珍贵。以郭熙活动的年代推算,“壬子”年是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早春图》上有郭熙的签名,显得突兀,因为宫廷画家原则上是不会在画作上签名的。而郭熙能在画作上签名,可见得郭熙对自己的作品很有把握,也足以证明郭熙有多么受到宋神宗的重用,更重要的是这开启了画家在自己作品上签名落款的先声。

从郭熙本人题跋可知,此画被郭熙命名为“早春”,画的是河南、陕西一带刚开春的景致。即便三月开始回春,但气候依然严寒。《早春图》中树枝上的树叶都还未长齐。

《早春图》上盖的印章与《溪山行旅图》相较而言完整得多。《溪山行旅图》上的印章与题跋都很少,而《早春图》完全是另一回事。从郭熙本人,到金代的印章,再后来进入清代皇室收藏,可从历代的印章推算这张画的辗转流传。

《早春图》有两组有趣的印章,第一组的第一枚印章为“御赐忠孝堂长白山索氏珍藏”,第二枚印章是“九如清玩”,第三枚印章是“也园珍赏”,三枚印章为一组,是索额图的印章。索额图,是清代开国功臣索尼的儿子,在平定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支割据势力)之乱中战功卓著。

而另一组盖在《早春图》上的印章,包含了“丹诚”“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公”“信公珍赏”,都是清初“三藩”之一耿昭忠的个人印章。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