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头挑战新高度
作者 黄伟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国庆节后的一个下午,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集团下的黎明养老院里静悄悄,暮色下庭院风光宜人。

这里有一个单间,屋子窗明几净,家具简单整洁。王魁以他特有的熊抱相迎。老人家已过93周岁,精神矍铄,双目有神,满脸留下了岁月的沟壑,肤色却黑里透红,耳朵虽背,但嗓音未见沙哑,记忆惊人,吐字很清楚。

王魁身材挺拔,穿着缀有国旗的红色运动服,上衣口袋里珍藏着两本红封面的证书:一本是国防部于1956年3月15日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建设军人证明书》,照片上盖有清晰的钢印;另一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证明书和荣誉证白纸黑字,王魁出生于1931年8月15日,1948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退役,1961年从沈阳体育学院毕业。

1978年,王魁从篮球转行田径,负责组建辽宁竞走队,以填补国家空白。之后,他的人生轨迹令人咋舌:他指导的队员1983年夺得中国田径第一个世界冠军,后来又在世人瞩目的奥运会上接连登上领奖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陈跃玲获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王妍获铜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王丽萍获金牌。王魁先后指导的三百多名队员,还夺下世界锦标赛金银铜牌各一枚,竞走世界杯团体和个人冠军10个,刷新世界纪录一大把,亚洲和全国冠军数不胜数。

上世纪末,王魁超龄,退出一线,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周期担任中国竞走队技术总监。对光辉的过去,老人一句话带过:竞走属小众冷门项目,太苦太枯燥,愿意练的人太少,“走路是人的本能,不需要特殊才能,主要靠意志品质,要不怕苦,肯吃苦,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