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4行情”启动以来,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陆续释放,引“牛”入市,A股也已历经了首轮急速上涨和技术性回调。
股价和成交量整体上涨的同时,上市公司股东“扎堆减持”也再度显现。《中国新闻周刊》统计了9月24日—10月14日的上市公司公告,分别有175家、138家公司公布了这一区间内的股东拟减持计划和减持结果。
“‘一股独大’是中国股市特有的现象,也引发了大股东频繁减持。”此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论及中国股市“牛短熊长”的痛点,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表示。
“股市上涨,并不是单一地靠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还需要监管政策‘堵漏洞’。”近日,刘纪鹏接受媒体采访时再度强调,“大股东减持无疑加大了我们扭转股市颓局的成本。因此,一边要注入新的资金,一边要堵住旧的漏洞。”
股市波动在放大市场行为和情绪的同时,也带来了重新审视制度问题的时机。
投机者“快闪套现”未重罚
9月24日起,A股在连涨6个交易日后迎来震荡回调,上证指数在国庆前一交易周(9月23—30日)猛涨21.4%,国庆后首个交易周(10月8—11日)下跌7.8%,两周累计上涨17.1%。
国庆后的第二个交易周,调整仍在继续。10月14日,上证指数上涨2.1%,报收3284.3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2.7%、2.6%。10月15日,上证指数收跌2.53%,重回3200点附近。
久违且急速上涨的行情,也被投机钻营者“盯上”:他们冒着违规风险,通过大宗交易从上市公司股东处受让股份,随即“闪电式”卖出套现。
投机行为很快在监管系统下露出马脚。10月10日,北交所发布公告称,发现个别投资者存在上述行为,将从严从快予以查处,对其实施公开谴责并限制证券账户交易6个月等监管措施;同时将有关线索移送证监会,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其中一名投资者甚至屡犯三次。北交所开具的纪律处分决定书显示,汪小清在9月27日至10月8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受让华信永道、艾融软件、百甲科技股份,后于9月30日至10月9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卖出。
10月11日晚,四地证监局发布公告披露详情。据北京证监局公告,他以3069.1万元的买入金额受让了华信永道93.2万股股份,全部卖出金额达5196.9万元,获利近七成;据上海证监局公告,他以2222.4万元的买入金额受让了艾融软件130万股股份,全部卖出金额达3296.1万元,获利近五成;据江苏证监局公告,10月8日,他以99.73万元受让了百甲科技20.69万股股份,次日减持1.69万股,卖出8.23万元。
遵循相似套路,10月8日,另一名投资者孙肖文以1478万元的买入金额受让了艾融软件80万股股份,次日全部卖出,金额达1755万元。据深圳证监局公告,10月8日,魏昌伟名下账户以409.76万元的买入金额受让了鑫汇科26万股股份,次日全部卖出,金额达434.98万元。
9月24日至10月8日,北证50接连收涨,华信永道、艾融软件、百甲科技、鑫汇科的累计涨幅分别达227.9%、148.2%、73.1%和69.2%。
10月8日,北证50指数报收1098.4点,涨幅达24.7%;北交所253只个股全部上涨,其中161只涨幅超20%,63只以30%涨停报收;全天交易额创新高,达331.8亿元。
以艾融软件为例,10月8日两笔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均为18.5元,报收23.1元/股,折价率约20%;10月9日,该股报收28.2元/股,上涨22.1%,在该日抛出,获利空间最高接近五成。
由于受让前述股份后不满6个月即减持,上述投资者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减持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