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位于英国贝尔法斯特市的著名船舶制造商哈兰德-沃尔夫公司(Harland & Wolff)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这家成立于1861年的传奇船厂,曾经代表着英国造船工业的顶尖水准。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莫过于1912年完工,又在处女航中触冰山沉没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泰坦尼克号”的制造商哈兰德-沃尔夫终究也敌不过时代的锈蚀,不断挣扎后宣告破产。
在令世人唏嘘的背后,这家传奇船厂更为英国痛苦的去工业化转型过程留下一个新的注脚。
平民小伙的逆袭
哈兰德-沃尔夫公司,正如它的名字所示,是由英国商人爱德华·哈兰德和他的助手、德裔英国人古斯塔夫·沃尔夫创立。
哈兰德的创业经历非常具有那个时代特有的传奇色彩。他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一个平民家庭,做医生的父亲在看病之余,还对工程发明有浓厚的兴趣,并拥有一项蒸汽动力车的专利。在那个蒸汽工业风口的时代,老哈兰德与被后世称为“铁道之父”的史蒂芬孙成为好友。15岁初中毕业后,哈兰德就被父亲送进史蒂芬孙家族位于纽卡斯尔的火车工厂做学徒,从此和蒸汽动力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五年学徒工生涯结束后,哈兰德通过他叔叔的关系,结识了他此后的事业贵人、来自汉堡的德裔犹太商人施瓦贝。当时,施瓦贝投资了英国利物浦的毕比航运公司,哈兰德就在施瓦贝的安排下进入了造船行业工作。哈兰德先后在格拉斯哥和纽卡斯尔的两间船厂工作了三年,但是一直没有获得太多重视。据哈兰德回忆,作为船厂的首席制图师,当时自己的周薪只有1英镑。即便按照19世纪50年代的物价标准,这个薪水也只能紧紧巴巴地生活。
1854年,施瓦贝再次鼓励哈兰德跳槽,前往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市。这里的造船业刚刚起步,正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员,年仅23岁的哈兰德很顺利地在当地一间小型船厂受聘为总经理。在他科学而严格的管理下,工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据他当时的同事回忆,哈兰德严格禁止工人在岗位上抽烟斗,还经常拿着粉笔和象牙尺子在船坞里不知疲倦地来回巡视,以便发现错误及时标注。
哈兰德的才干得到了老板希克森的高度认可,在哈兰德的高效管理下,船厂维持着良好运转。不过希克森老板的个人财务状况却是一团糟。1858年9月,希克森给哈兰德写信,希望将船厂以5000英镑的低价出售给这位年轻的经理。
一时间,哈兰德陷入了迷茫,他看好蒸汽动力船舶取代帆船的行业发展趋势,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带领船厂快速腾飞,但是还不满30岁的哈兰德没有这么巨额的资金收购希克森的船厂。于是,他写信给施瓦贝,请求贵人再帮自己一把。仅仅两周后,一封热情的回信,附带着一张5000英镑的支票就出现在了哈兰德的案头。1858年11月1日,爱德华·哈兰德就成为了这家“哈兰德船厂”的新主人。
施瓦贝不光资助了哈兰德购买船厂,更通过毕比航运公司给了哈兰德三艘新船的订单。这三艘被命名为“威尼斯人”“西西里人”和“叙利亚人”的新型机帆船,采用了全新设计:船身很长、船梁窄、平底,用铁质甲板替换了当时常用的木甲板,以增加船身强度。虽然这种新奇的造型被同行讥讽为“毕比的棺材船”,但是新船型的航速和载重量都得到了质的飞跃。毕比公司对此印象深刻,随后又加购了同船型的六艘船,这天降的大订单给了新创业的哈兰德充足的利润空间。
1861年,知恩图报的哈兰德将施瓦贝的外甥、自己的私人助理古斯塔夫·沃尔夫提拔为船厂的合伙人。这家名为哈兰德-沃尔夫的百年老厂,也正式启航。此时公司已经颇具规模,所设计的船只得到了著名的跨大西洋航运公司——白星公司的认可。白星公司为船厂提供了稳定的订单和现金流。哈兰德-沃尔夫公司还一度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订单。当时美国内战激战正酣,哈兰德-沃尔夫为南方政府设计了当时航速最快的轮船,以逃避北方政府的海上封锁。
同时,哈兰德知人善任,选材不拘出身,且用人不疑。合伙人沃尔夫同样是船舶设计人才,而且和英国的犹太人社团联系紧密,可以为公司拉来订单。1874年,哈兰德又招募了自己公司的学徒威廉·皮里作为第三名合伙人。皮里善于沟通,是个营销天才,负责寻找买家和谈判交易。曾有记者询问哈兰德是如何处理三个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哈兰德认真地回答道:“嗯,沃尔夫设计船只,皮里销售船只,而我负责抽公司的雪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