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老年大学发布首批“国医名师课”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国家老年大学发布首批“国医名师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国家老年大学举办了“乐学敬老”联合行动启动仪式。活动现场,教育系统“乐学敬老”联合行动正式启动,国家老年大学发布首批“国医名师课”并公布2024年全国老年教育教学成果展评选结果。

据介绍,首批“国医名师课”包含《中医药传统文化与基本知识》《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养生功法八段锦》等课程,线上注册国家老年大学用户即可登录学习。国家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3年3月挂牌成立以来,学校已在各地设立了5.5万个基层学习点,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汇聚422万分钟课程资源,注册用户超过341万人,累计提供学习支持服务9307万人次。

专家评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乐学敬老”联合行动旨在推动央地联动,引导各地老年大学创新载体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突出地方特色,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北京市将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

“老老人”指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包括高龄失能和高龄能自理的老年人。“老老人”的养老服务是刚需中的刚需,也是养老工作重点中的重点。

为努力破解“老老人”的服务保障难题,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已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文件指出,应突出资源统筹调配,坚持需求导向,将更多养老服务资源向“老老人”聚焦;突出医养协同发展,打通医疗和养老衔接环节的堵点断点;突出要素支撑保障,从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服务质量等。

专家评  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表示,北京市从老龄工作实际出发,稳步提高老年民生保障和福利水平,全面创新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模式,积极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形成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北京模式”。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成功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保障体系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74亿人、2.45亿人、3.01亿人。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金收支和结余规模稳步增长。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城乡五级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卡覆盖98%的人口,群众办事满意度持续提升。

专家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

青年志愿者住进养老院

——北京等地探索发展“代际融合”养老模式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用志愿服务时长换取房租减免,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服务模式。近日,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发布公告,拟在北京部分养老机构开展试点工作,面向社会招募“代际融合”养老服务青年志愿者。

据了解,志愿者每月需提供时长不少于20小时的志愿服务。作为回报,志愿者向养老机构交纳每人每月300元至500元的低额住宿费,便可享受试点养老机构提供的住宿。

让年轻人住进养老院,提供“代际融合”志愿服务,主要还是靠自愿。在自愿的基础上,这类项目的可持续性,特别依赖于良好的经济回报和健全的运行机制。目前,已有部分年轻人对相关志愿者岗位表示兴趣,并致电试点养老机构咨询岗位相关信息。

专家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应推动“代际融合”养老相关制度建设,让更多“代际融合”养老志愿者成为养老行业的长期从业者,建设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契约精神较强的志愿者队伍。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