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世界的22个国家,全都沿海。但其中有两个比较特殊,它们看起来更像是内陆国家。一个是伊拉克,另一个就是约旦。
从地形上来看,整个约旦形态狭长,约80%的国土都被沙漠覆盖,海岸线只有26公里长,是阿拉伯世界海岸线最短的国家。而坐落在这条海岸线上的亚喀巴,是约旦唯一的海港城市。
红海咽喉在战火中生存的文明古城
在阿拉伯语中,“亚喀巴”意为“屏障”。这座海港城市三面依山,地势险峻,巍峨的峭壁像一双巨大的手臂,将亚喀巴湾揽入怀中,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自古以来,作为约旦通往海洋的唯一门户,亚喀巴就承担着连接亚洲、非洲与欧洲的重要使命。它是红海进入地中海的咽喉要道,又曾是铜矿的冶炼中心,更是被誉为巴勒斯坦地区不可或缺的门户,见证着无数贸易交汇与文明变迁。
人类在亚喀巴的生活遗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据推测,亚喀巴早期的居民是以东人,这里曾是以东王国的中心。到了6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这座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名字——艾拉。14世纪时,马穆鲁克王朝的苏丹王将这里更名为亚喀巴,一直沿用至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喀巴成为英国与奥斯曼帝国激烈争夺的焦点。为了将埃及通往阿拉伯的关键补给线打通,英军一路向北推进,深入外约旦与大巴勒斯坦地区,将亚喀巴控制为自己在中东地区进行角逐的重要军事基地和补给站。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内部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军事实力也相对较弱,最终阿拉伯军队在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的领导下,将亚喀巴攻打下来。
这一次的亚喀巴争夺战,直接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东地区的战局。英国人通过控制亚喀巴,进一步巩固了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对奥斯曼帝国构成了极大威胁。奥斯曼帝国的失利,则加剧了内部矛盾和危机,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瓦解。
随后,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占领了大片阿拉伯世界国家的领土。亚喀巴水上通道被切断,整个城市处于以色列的军事威胁下,居民大规模迁移,以寻求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随着人口流失,亚喀巴的商业迅速萧条,繁荣的市集和街道变得空旷而荒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