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解读
作者 刘永艳 樊伟
发表于 2024年11月

2024年3月13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以下简称“《法案》”),旨在提升欧盟人工智能产业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加强技术治理与监管,以人为本推动人工智能有序发展。《法案》作为全球首部综合性人工智能监管法案,将使欧盟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为西方国家主导人工智能规则走向和监管话语权奠定锚点。

欧盟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大,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据国际数据公司22日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支出指南》估计,2024年欧洲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476亿美元,约占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总额的1/5,且仍在以33.7%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增。2023年欧洲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份额仅占欧洲人工智能市场总额的9.6%,但鉴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支出的增长速度是其他人工智能支出增速的3倍以上,预测该份额2027年将增长至整个欧洲人工智能市场总额的1/4以上。

成员国间技术投资差异较大,人才储备总量不足。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投资份额中,欧盟整体位列第三,但成员国之间投资水平差异较大。其中,法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投资方面表现强劲,包括承诺在2022年前向人工智能领域投资15亿欧元,并于2022年宣布追加5亿欧元投资,以打造人工智能强国。相比之下,欧盟其他成员国技术投资较弱。此外,欧盟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竞争力不足。据《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统计,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盟成员国的人工智能人才数量均位居全球前十位,分列第四、第六、第九和第十,四国人工智能人才总数仅占全球总量的12.4%,与排名前三的美国、中国和印度相比差距较大。

重视人工智能治理与监管,先行优势明显。欧盟致力于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监管体系,以打造可信和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生态环境。一方面,欧盟委员会2020年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率先提出构建人工智能监管框架,以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信,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监管体系构建;另一方面,欧盟基于人工智能法治愿景,探索人工智能治理的法律支持,谋求立法先行优势。欧盟委员会自2021年4月21日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法案》以来,便积极推动该法案落地,以填补全球人工智能监管的立法空白。

欧盟人工智能风险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科技和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其固有的不透明性、不确定性、难管控性,将对经济发展、国际政治和全球治理等带来深远影响,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