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讨论修改核威慑政策所为几何?
作者 郭文杰 丁韦翔
发表于 2024年11月

2024年9月25日晚,俄总统普京主持召开俄安全会议框架内的核威慑问题常设会议。此次会议主要讨论新版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问题。普京在会上强调,核力量仍然是国家安全的关键保障和维持世界平衡的工具,因此俄罗斯的核学说应定期更新,以应对军事和政治局势的变化。修改后的俄罗斯核威慑政策呈现出若干重大变化,可能会对乌克兰危机乃至俄美核博弈产生深远的影响。

修改背景

2022年2月27日,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三天后,俄罗斯宣布战略核力量已进入“特殊战备状态”,此后在核威慑领域多有表态并进行具体动作。但根据俄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的说法:“特别军事行动的经验表明,我们在核领域的基本学说中规定表述过于笼统。”这也体现俄现有核政策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

部署在白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

普京对于使用核武器的保守态度正在转变。乌克兰危机前俄领导层总体上对使用核武器持相对保守和谨慎的态度,但自特别军事行动以来,面对美国和北约不断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普京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2024年2月,欧盟通过对乌500亿欧元援助;美乌也达成协议,提高乌本土的武器生产能力。作为回应,2024年2月29日,普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对美欧发出警告:“我们也拥有能打到美欧国家的核武器,这可能引发一场使用核武器和毁灭文明的冲突,他们应该明白这一点。”2024年3月,普京在俄总统选举期间两次发表涉核言论,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俄罗斯已经做好核战争的准备。

俄在白部署战术核武器为“延伸威慑”打下基础。2023年3月,应白俄罗斯方面请求,俄罗斯宣布在白俄罗斯领土上建造能够携带核弹头的“伊斯坎德尔”战术核武器的特殊储存设施,这是俄独立后首次在国外部署核武器。这意味着俄罗斯的核战略理论发生变化:在核威慑力量的选择上,从使用战略核武器和中程核武器向战术核武器倾斜。俄罗斯此次在境外部署核武器的尝试,是俄罗斯对“延伸威慑”的核政策实践,旨在探索核保护伞加持下盟友共同防御的作战效果。

乌克兰使用远程武器打击俄纵深目标的意图“蠢蠢欲动”。自2024年6月以来,美国和北约相继放宽援乌远程武器打击俄目标范围。而乌自8月越境进攻俄库尔斯克州部分地区开始,多次喊话西方国家,请求美国等授权乌克兰使用西方远程武器攻击俄纵深目标。面对紧迫情势,俄罗斯已经多次向西方国家发出警告,9月12日普京称,如果西方国家允许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攻击俄罗斯,冲突的性质将发生改变,西方将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俄方的警告似乎发挥了作用,迄今为止美政府只允许乌克兰在俄乌边境的有限区域内使用美制武器,但也有不少美西方人士呼吁向乌提供远程武器。

修改的主要内容

此次关于核威慑政策的讨论与修改,是在参考2020年公布的《俄罗斯联邦核遏制基本政策》、2021年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以及2023年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的基础上,结合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领导层多次涉核言论,再次以常设会议的形式进行的。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