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数字经济深度嵌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催生出更为多元的治税需求,在产业体系数智化升级的现实背景下,推动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成为打造竞争新优势、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视角,依据数字经济嵌入产业体系价值创造的主线索,研究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首先,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产业链供应链理论、产业关系理论和供需匹配理论出发,深入剖析了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基础。进而,以“基本前提—现实需求—赋能要点—长效支撑”为逻辑链路,构建了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逻辑框架。最后,立足于推动税制体系升级、优化税收治理规则、落实税收激励政策、提升税收治理效能四个维度,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视角下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方案。研究可以为完善数字经济时代的税收治理体系,以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现代化产业体系 税收治理 现代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4)10-0029-12
一、引言
数字经济深度渗透经济社会运行过程,成为新时期激发经济增长活力、调整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与产业体系的有机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②这意味着,数字经济深度嵌入产业体系运行全过程,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对“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出重要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人民日报》2024年7月22日,第2版。税收治理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治理具有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税收治理体系与之相适配。产业体系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同时,也倒逼税收治理体系的优化革新。一方面,数字经济对产业体系要素结构、组织形态、生产运行模式等全方位重塑,为传统税收治理模式带来挑战。另一方面,税收治理对产业体系数智化的适应性调整,符合税收赋能数实融合与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视角,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对于丰富现代税收治理内涵、提升现代税收治理成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数据要素与经济社会的广泛联结以及与宏观战略的紧密配合,决定了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性、必然性与艰巨性,如何有效推进税收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税收治理研究的核心议题。总体来看,已有关于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四个层面:一是税收治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理论分析与趋势探索。将税收治理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部分,以技术革命对经济模式和组织制度的调整和以数据作为主体要素决定税收制度基本形态为逻辑起点,参见C.Perez, “Structural Change and Assimil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s,” Futures, vol.15, no.5, 1983, pp.357~375; C.Perez,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and Techno-economic Paradigms,”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34,no.1, 2010, pp.185~202.以数字经济生产力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劳动关系、分配关系、组织制度体系等为理论基础展开理论分析、趋势探索与前瞻性的税收治理研究。参见冯俏彬:《数字经济时代税收制度框架的前瞻性研究——基于生产要素决定税收制度的理论视角》,《财政研究》2021年第6期;孙正、杨素、霍富迎:《互联网零工经济的税收治理:理论、逻辑与前瞻》,《财政研究》2022年第2期;张乐、李瑾:《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关系的互构共变机制——基于控制与自主的交互视角》,《人文杂志》2024年第3期;王雍君:《数字经济对税制与税收划分的影响:一个分析框架——兼论税收改革的核心命题》,《税务研究》2020年第11期;杨庆:《数字经济对税收治理转型的影响与对策——基于政治经济学和治理理论分析视角》,《税务研究》2020年第10期。二是税收治理重难点与突出堵点研究。以税制结构与要素设置、数据要素有效治理、权利义务关系优化、税收利益分配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税收治理、国际税收征管协调及数字服务税适用性、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等为落脚点,参见董康:《数据要素流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人文杂志》2024年第2期;蔡昌、郭俊杉:《平台经济税收治理的博弈分析》,《改革》2023年第3期; K.D.Thomas, “Taxing the Gig Econom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vol.166, no.6, 2018, pp.1415~1473;齐萌、刘博:《数字服务税:理论阐释、国际实践与中国进路》,《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刘同洲、李万甫:《基于数据增值的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财政研究》2022年第4期。研究数字经济时代税收治理的难点与堵点。三是新经济业态层面的税收治理研究。一方面,以案例为基础并结合新业态的经济特点,分析现有税制体系与新业态的不匹配性。参见袁从帅、张少博、杨一帆:《数字经济企业的税收转移机制及测度——基于某搜索引擎企业的案例研究》,《税务研究》2022年第10期;陈志勇、王希瑞、刘畅:《数字经济下税收治理的演化趋势与模式再造》,《税务研究》2022年第7期。另一方面,分析新业态的经济运行机制,从新业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重要经济环节出发,结合我国税收制度特点,探讨可能存在的税收治理问题。吕冰洋、郭雨萌:《税收原则发挥与共同富裕——基于国民收入循环框架分析》,《税务研究》2022年第4期。同时,以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为视角,进行税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与前瞻性建构。周志波、张小芳:《税收治理现代化:逻辑建构、现实困境与未来取向》,《人文杂志》2023年第10期。四是税收治理与经济社会的协同性研究。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形成数字生产力和数字经济,推动社会成本降低与社会生产力提升,税收治理能够在匹配数字生产力的过程中,协调要素资源配置与权利义务关系。黄汉权、盛朝迅:《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演进规律和构建途径》,《中国软科学》2023年第10期。现代财税体制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国家治理相匹配,高培勇:《现代财税体制:概念界说与基本特征》,《经济研究》2023年第1期。要求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以宏观战略为导向,在产业体系数智化进程中给予激励引导和进行规范监管,不断健全治理体系,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任保平:《以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全方位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文杂志》2024年第3期。
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更好地提升税收治理效能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鲜有研究基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视角,深入研究我国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的理论逻辑和治理体系。那么,我国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背后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现实逻辑?具体的实现路径如何?这些问题需要从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予以回应。在此意义上,基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视角,研究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有助于促进税制体系现代化,提升税收政策与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一致性,是对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良好呼应。具体地,本文从理论出发,依据数字经济嵌入产业体系价值创造的主线索,研究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其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基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视角研究我国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丰富了已有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研究的分析视角;二是基于新时期数字经济嵌入产业体系纵深发展的现实背景,全方位、多层次探索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内在逻辑,是对既有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三是结合数字经济产业体系运行特点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从多个角度提出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政策建议,为构建和完善我国现代化税收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视角下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基础
本部分基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视角,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产业链供应链理论、产业关系理论与供需匹配理论出发,沿着“要素参与—产业升级—产业关系—供需优化”的理论探索路径,剖析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基础(见图1)。
1.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影响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方向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要素成为最具时代特色的生产要素。蔡继明、刘媛等:《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途径——基于广义价值论的一般均衡分析》,《管理世界》2022年第7期。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能够从三个维度对经济总量、结构和发展潜力等方面产生影响。在要素数量层面,数据要素具有的大规模可得、低成本复制、非竞争性、部分排他性、外部性等经济特征,引致数据资源的体量与增速不断增加和提升。随着新一代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的发展,数据数量进一步呈井喷式增长,进而从规模层面对经济增长形成推动力。2019年2月,希捷科技与国际数据公司(IDC)在京共同发布的《IDC:2025年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圈》白皮书显示,我国拥有的数据量预计到2025年将达48.6ZB,全球占比达27.8%。这意味着,我国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具备构建超大规模数据市场的条件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先机的基础。在要素种类层面,数据要素丰富了数字经济时代的要素格局,并逐渐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性生产要素,催生出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在要素结构层面,数据要素可以与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要素灵活组合,对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产生影响,进而深度嵌入价值创造与经济循环过程,从质量层面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数据要素基本特征,推进税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税收治理发展的理论要求和未来趋势。
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协同耦合激发经济发展动力,产生丰富又广泛的税源。因此,聚焦于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功能,探索新税源、推动新税种的形成是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方向之一。一方面,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数据伴随生产、分配、流通、销售等各环节而产生与积累。C.I.Jones,C.Tonetti,“Nonrivalry and the Economics of Dat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10,no.9,2020,pp.2819~2858.另一方面,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协同组合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放大、叠加、倍增整体要素运行效果,提升各行业生产效率,极大丰富产出和社会财富。数据要素推动要素资源与多元主体广泛深度联结,催生税收治理的调节需求。因此,立足于要素结构与经济组织变革,完善数据要素税收治理的组织制度是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又一方向。朱巧玲、闫境华、石先梅:《数字经济时代价值创造与转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21年第9期。数据要素天然具有一体化和去中心化特质,在推动区域间要素资源配置、促进统一市场建立的同时,也对税收治理组织体系、区域间税收权益与支出责任分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应当把握两大方向,结合数据要素特性,对其衍生的现实问题给予合理调控,提升税收治理嵌入数字经济的整体程度,促进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理论,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塑造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形态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是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徐金海、夏杰长:《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革》2023年第8期。数字技术对产业链进行全方位改造,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基础,周文、韩文龙:《数字财富的创造、分配与共同富裕》,《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并相应塑造着税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形态。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过程中,要素与技术的更新迭代推进劳动工具的革新,有效提升了全产业链劳动生产率;信息获取难度的降低,减少了企业搜索、复制、追踪、验证等成本;要素资源协调配合,推动了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精细化,加速了生产与科技的融合,为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带来了持续动力。在企业层面,企业依据数据驱动决策对生产计划、营销方式等流程进行调整优化,E.Brynjolfsson, K.McElheran, “The Rapid Adoption of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106, no.5, 2016, pp.133~139. 具有显著的产业链供应链传导效应,推动全产业链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