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有多长时间长高
作者 段琳琳
发表于 2024年11月

让自己的宝宝未来成为“高个子”,是每一个宝爸宝妈最基本的希望之一。但如何能让孩子身高达到家长预期呢?网络上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秘方绝招”。然而,科学的建议是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并积极治疗骨龄异常等疾病。

策划/执行 家庭医学编辑部

妞妞个子150厘米,突然来月经了,妈妈带她去医院查骨龄,预测身高只有155厘米,生长空间很小,妈妈后悔莫及!

乐乐,男孩,身高166厘米,跟遗传身高相符,妈妈希望他长到180厘米,央求医生用生长激素治疗!

关于妞妞的情况:来月经并不意味着生长空间的终结,虽然骨龄的测定可以提供一定的生长潜力预测,但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一个人的最终身高。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爱,帮助她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生长潜力。

关于乐乐的情况:是否使用生长激素治疗需要综合评估乐乐的生长潜力、健康状况、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慎重考虑。

目前儿童体格发育问题的诊治面临医学问题与社会问题双重挑战。中国的家长对子女身高的期望值在不断增加,甚至在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驱使下四处求医。2015年第5次全国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营养良好儿童的线性生长已达到相对稳定阶段,生长潜力已得到较充分发挥。

儿童体格发育规律

我们经常说儿童不是成人简单的缩影,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儿童处于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年龄越小,生长变化越显著。因此,生长发育是衡量儿童健康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具有独特的动态性、持续性、阶段性、规律性特征,需要根据不同的评价角度检测不同指标,将生长水平、身材比例、性发育成熟度、骨龄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动态评价,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通过规律的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可以早期发现儿童出现生长迟缓、超重肥胖等相关问题,早期进行干预。

那么,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是怎样的呢?

生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量变指生长,表现为全身器官组织大小、长短、重量的变化;质变指发育,是器官组织在生长基础上的功能演化过程,包括心理和情绪、智力变化,直到最后成熟,具备生育下一代的能力。量变和质变同时进行,但各有缓急阶段。

体重的变化可以简单、直接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身高的增长是连续进行的,其评估较为复杂;不同阶段身高增长速率各有差异,呈现一种非匀速性生长模式,波浪式前进,时快,时慢,相互交替。在健康儿童中,生长发育通常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线性生长。生长模式的改变多数时候提示某些疾病。

儿童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时期分别是婴幼儿时期(0-3岁)和青春期。正常儿童出生的身高大约是50厘米;0-1岁身高增长约25厘米;1-2岁增长10-12厘米;2岁到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长5-8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整个青春期约增长25-28厘米。2岁以下的儿童,如果每年身长增长小于7厘米;2岁到青春期的儿童,如果每年身高增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的儿童如果每年身高增长小于6厘米,都提示儿童存在生长发育异常;即使这部分孩子暂时还不够诊断身材矮小症,但如果不寻找病因进行处理,身高也会慢慢落下来。也就是说,单独关注身高是不够的,也要同时关注生长速度。

青春期开始的标志是女童出现乳房发育,男童睾丸增大。这时候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性激素大量分泌。如果青春期过早,比如说性早熟,会透支生长潜力。正常的女孩,一般9-10岁出现乳房发育,生长开始加速;10-12岁出现阴毛生长,子宫、卵巢、外阴发育,生长出现高峰。生长加速持续大约2年,在12-13岁月经初潮,生长即开始降速。13岁至青春期结束,逐渐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骨骺闭合,整个青春期身高增长20-25厘米。正常的男孩,10-12岁出现睾丸发育(>4毫升),阴茎、阴囊发育生长开始加速;12-14岁出现阴毛生长,阴茎、睾丸进一步增大,出现增长的一个高峰,生长加速持续约3年;14-15岁出现腋毛、变声、痤疮、遗精之后,生长慢慢开始降速。15岁至青春期结束,逐渐产生成熟的精子,骨骺闭合。整个青春期身高增长25-30厘米。

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生长发育受遗传、内分泌、营养、环境、疾病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诸多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决定着身材的高矮、发育的迟早。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为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营养因素是物质基础。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疾病因素也会影响儿童体格生长。

此外,家庭环境中暴力压抑会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影响生长;社会因素中完善的医疗、良好的教育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积极的影响。我们需要关注并优化这些影响因素,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一旦发现生长发育异常,要及时寻求医疗干预。

如何评价身长或者身高

对个体儿童的体格发育进行评价,需要将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匀称度和成熟度等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并采用标准化生长曲线进行动态评价,才能得出较准确的结论。将测量值与参照值比较,获得该儿童在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人群中所处的位置。建议采用中国0-18岁儿童生长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进行评价,婴幼儿阶段也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长标准。

年龄的身高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分别以X±2SD或百分位数P3-P97为正常范围。身高标准差法通过计算儿童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平均值的差异,以标准差(SD)为单位来衡量。百分位法则是将同年龄、同性别的儿童身高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每个儿童所处的百分位数位置。在评估儿童身高时,应结合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不要无底线地期望孩子的长身高,更不要盲目采用促身高的方法。家长应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以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大多数生长迟缓程度以临界和轻度为主,若身长或身高低于x-2SD或P3,需考虑矮小症,宜转诊儿童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排除各种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遗传病及矮小相关综合征。如身高超过x+2SD或P97,也需及时转诊,进一步排除性早熟、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马方综合征、巨人症等疾病。一般而言,生长速率介于第10和第25百分位数时应考虑可能有生长障碍,而低于第10百分位数则需要全面评估生长障碍。

身高生长曲线是评价生长发育的很好指标,要定期测量,及时记录。一般每3-6个月测量一次,建立个体生长发育曲线表,及早发现并治疗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及生长速率减缓的孩子。对早产双胎儿、小于胎龄儿、慢性疾病的患儿,更应作为重点人群进行监测。

本文刊登于《家庭医学》2024年1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