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热点问题解答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四川成都读者张某来信说:单位一刚退休的老前辈最近被诊断为骨髓瘤,大家扼腕叹息的同时,也有很多疑虑。什么是骨髓瘤?好发人群有哪些?得了骨髓瘤,可能有哪些临床症状?哪些情况要考虑骨髓瘤?如何评估?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什么?预后到底如何?

答 张某读者: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它是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过度生成,极少数患者可以是不产生M蛋白的未分泌型MM。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高黏滞综合征、出血等症状。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细菌性感染。

MM在所有癌症中的占比为1%-2%,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占比略高于17%。好发于男性,发病率为(2-3)/100000,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65-74岁,50岁以下和40岁以下患者分别仅占10%和2%。全球每年MM新诊断病例约为180000例。研究显示,MM风险跟BMI、橙剂暴露存在关联。少部分病例为家族性。

多数患者临床表现通常为亚急性,最常见的症状可简单缩写为“CRAB”,它包含高钙、肾功能不全、贫血和骨病,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特征性价值。

本文刊登于《家庭医学》2024年1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