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院士”李德仁的烟火爱情
作者 李传云
发表于 2024年11月

2024年6月24日,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拥有5个院士头衔的李德仁教授手持荣誉证书,转身温柔地对夫人朱宜萱说:“老太太,来,咱们合个影。”看到这一幕,许多网友表示“被大科学家的朴素爱情甜到了”。

李德仁与朱宜萱是大学同窗,风雨同舟60多年,经历过特殊岁月,时常天各一方,却始终相互鼓励,相濡以沫……

新婚不久,他差点被当成特务

李德仁1939年出生于书香名门,曾祖父撰写过80字的李氏家训,高悬于老宅厅堂中。首句就是“爱我中华、兴我家邦”。童年时父母就勉励他要学好本领,报效国家。

1959年,李德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测绘学院(现为武汉大学遥感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从此开启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科学探索之旅。

班里有一个来自江苏镇江的清秀女同学,名叫朱宜萱,她和李德仁一样,课余时间都喜欢在图书馆里学习,查资料。有时朱宜萱作业还未完成,便会拜托李德仁帮她先在图书馆占个座位,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越走越近。

朱宜萱家世显赫,其父朱裕璧曾留学德国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出任湖北医学院首任院长。

朱宜萱和李德仁志同道合,都想在学业有成后报效祖国。

一天,朱宜萱发现她的书里夹着一张小纸条,是李德仁约她在图书馆后面的小径相见。朱宜萱红着脸去了,收到的是李德仁一番真挚的表白……从此,这对才子佳人成了甜蜜情侣。

1963年毕业后,李德仁和朱宜萱都被分配到国家测绘局工作。不久后,母亲写信告诉李德仁:“你工作了,要扶持上大学的弟弟妹妹。”当时他每月挣55元钱,只给自己留25元用于日常生活,剩下的全部寄给在南京大学和南京工学院读书的弟弟妹妹。受男友的影响,朱宜萱每个月也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25元钱,资助她在大连读大学的弟弟。初入社会的他们为此感到很欣慰,不但能自立,还能帮助父母减轻负担了。

1967年2月,李德仁和朱宜萱在北京三里河举行婚礼,从此,夫妻俩相濡以沫共度风雨。

1968年的一个周末,李德仁和两名同事去玉渊潭钓鱼台摄影,那里的松树很美。但还没有开始照相,几人就被警卫人员拦截并关进了派出所。尽管警察检查了胶卷的确没有曝光过,但鉴于当时的钓鱼台警戒森严,他们仍被怀疑是特务身份而被扣留。

测绘局的领导和同事宽慰朱宜萱说,李德仁他们绝对是清白的,这纯属一场误会。但几经交涉,派出所就是不放人。朱宜萱心急如焚,她坚信李德仁绝非特务,可如何才能救出他和同事们呢?

多方努力无果后,朱宜萱鼓起勇气给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温玉成将军写信,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如实地向温将军反映。半个多月后,李德仁和两名同事终于被证明清白得以无罪释放。

重获自由回家后,李德仁对妻子很感激,夸她勇敢。“这次事件教会我,只要坚持实事求是,有爱在、有勇气,遇事总能解决。”朱宜萱对丈夫说。

患难与共,贤内助成就“科技新星”

1971年,国家测绘局解散后,李德仁到河南正阳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随后又到石家庄水泥厂工作,朱宜萱则带着年幼的儿子随行。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