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荣耀,都曾经历过汗水和泪水的洗礼。
吴晶一岁多就双目失明,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在黑暗世界中摸索,勇敢前行。她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自传《我听见这世界缤纷》,成了畅销书。2024年8月,吴晶在北京一所大学演讲时说:“如果有朝一日视力恢复,我想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美……”
从小双目失明,在父母激励下快乐成长
吴晶1986年出生在江苏泰兴市黄桥镇,爸爸是小学老师,妈妈是工人。爸妈给她起名晶晶,是因为女儿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然而一岁多时,小吴晶骑儿童三轮总往一个方向走,走路总是会撞到门框。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家人重视。
父母把她带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吴晶患了视网膜母细胞瘤。最终在辗转治疗之后,15个月大的吴晶双眼被摘除,从此她的世界一片黑暗。失明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吴晶那时可能还不明白,她依然活泼可爱,喜欢探索周围的一切。
面对厄运,父母很坚强。他们没有让吴晶的人生自此转向一个悲伤自怜的世界,而是想让女儿通过努力,像常人一样去生活。爸爸经常拉着吴晶,引导女儿用手去摸索认识这个世界。当吴晶忍不住跑步摔倒后,爸爸总是鼓励她:“勇敢点,小晶晶自己会爬起来。”这句鼓励,也成了吴晶人生中最重要的勇气来源。
玩伴们也经常找吴晶一起游戏,探险。尽管失明了,但温暖的家庭给了吴晶充沛的好奇心,她的内心积蓄着爱的力量。童年的吴晶很调皮,她会爬到旗杆上面把自己倒挂起来,还敢站在双杠上向前走,有一次在走到尽头时,还尝试着往下跳。幸好爸爸及时发现,迅速接住了她。有时为了一个小皮球,吴晶甚至敢独自摸索着爬上房顶,爸爸看到后大吃一惊,赶忙上去把她接下来。虽然女儿犯错了,但爸妈没有责骂,只是叮嘱她今后要小心。父母的爱给了她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周边的世界,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吴晶一直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没啥不同。吴晶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因为双目失明去不了普通幼儿园。7岁时,爸妈只能把她送到寄宿制的扬州市聋盲学校。
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吴晶要自己摸索着去教室上课,去食堂吃饭,打水,扫地,洗衣服……从不能适应到逐渐习惯,锻炼了独立和自理能力。学校也尽量创造机会,给予正确引导,坚强乐观的吴晶很快找到了自信,唱歌、跳舞、主持样样精通。
当时吴晶想学习一门器乐,幸运地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音乐启蒙老师华桂明先生,他手把手教会了吴晶盲文乐谱和各种乐器。
自此,吴晶每天跟随华老师学习长笛。盲童看不见曲谱,也看不到老师吹笛子的姿势,只能靠耳朵听,然后把曲谱背熟。为此,吴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那段时间,在教室,在走廊,甚至去上厕所,只要有一刻休闲的时间,就能听到她练习音乐的声音。
那时吴晶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最好的笛子演奏家!后来,吴晶不仅学会了单簧管、小号、短笛、长笛等十多种乐器。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还取得了竹笛八级证书,参加江苏省器乐大赛获得一等奖。
代表中国队参赛,雅典残奥会夺金
吴晶13岁时,主动给曾和自己同台演唱的蒋老师打电话求教,想学声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