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教授,也是一名短视频创作者,一头标志性的短卷发、边框眼镜和一口清脆的北京话,展现出她鲜明的个人风格,也吸引了40万名网友打卡这堂免费的“公开课”。
从《故宫铺地用金砖?》到《牡蛎也可以干基建?》她抱着“想为孩子、学生、行业留下一点什么”的朴素心愿,走在让互联网与知识结构产生“化学反应”的创作之途。有些网友观看她的视频比大学生上课还积极,感觉自己“吃到了细糠”,“坐”在教室第一排,旁听大学专业课。她是谁?她就是清华大学副教授聂影。
如果大学课堂没有围墙会怎样?
聂影生于1972年12月,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教授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艺术设计相关课程。她一直关心教学空间的变化,感慨数字媒介发展带给教学环境的翻天覆地变化。2015年,清华大学推广在线课堂,聂影是第一批愿意挑战的老师。后来,清华大学教改,她把自己对数字媒介环境下实体空间设计的思考浓缩成两门课程。准备这两门课时,她的脑海浮现出一个“扎心”的问题:数字媒介已经这么发达,如果能在线上传播知识,还需要线下开课?
闲时,聂影刷抖音,感受到短视频的强大传播力。她注意到,知识类短视频要做好似乎很难。有些内容拾人牙慧,讲得没趣;有些内容纯粹是错的,传播越广,危害越大。“咱专业的知识工作者不干这事,谁来做?”
2016年,聂影发现自己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边使用网络寻找她讲的知识点。“如果大学课堂没有围墙,教育会走向哪里?”她再次对互联网教学模式产生深刻思考,有了在网络上授课的想法。
聂影决定借助抖音平台,讲自己专业的中西方环境艺术设计,使更多人了解到更严谨、考究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不让错的东西传得更快。她开通了“聂影”与“聂影的设计文化”两个账号。两个账号分工不同,“聂影的设计文化”更像是微课堂,把一个知识点分多个短视频讲解,更在意系统性;“聂影”账号内容则更多样,风格更活泼随性。
2022年1月28日,聂影在“聂影”账号上发布第一条视频“故宫铺地用金砖?”视频中,她解读了所谓的金砖其实是“京砖”,从明代开始在苏州一带烧制,工序复杂,耗时一年半载,砖很密实,沿大运河被运至北京。南方人分不清京金的读音,京砖有时听起来像是金砖,便被传成了“金砖”。这是聂影为《百家讲坛》准备的文稿,涉及技术细节,有文献考据。
不久,这条视频给聂影带来意外收获。中国唯一现存,仍在生产御窑金砖的企业联系到聂影。聂影感到很疑惑,是不是自己有说错的地方?对方向她解释:“在目前看到关于‘金砖’的短视频中,您的讲述最完整,有些技术细节只有干这行的人才知道。”这正是聂影查阅大量文献、书籍的备课成果。
这条不到200点赞量的视频,个位数的评论中,有网络学生特意“从第一节课开始打卡”。起步之初,聂影是一个人孤独地“自说自话”。她没有为此烦恼,为了视频依旧勤恳“备课”,哪怕只是不足1分钟的视频,内容好,她还是很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