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程中走向转折
作者 朱鹏
发表于 2024年11月

窗口期是户外里的重要名词,它代表着机会与选择,也揭示着关于户外最外显的标签,充满不确定性与风险。

在窗口期内,时间约摸是以小时和天来计算的。在更窄的时间尺度里,我们往往更关注具体事情的结果,比如一次攀登的成败,一个待解谜团的答案。

但更多的事情是在更大的时间跨度里才有更清晰的模样。对中国速度攀登而言,如何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走进中心地带,答案是3代人,25年的垒梯之路。这是一项运动的历史脉络,也是一份决心的时间价值。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日本攀岩在难度和攀石项目中一路铸就神话,也会对积淀更有感触,并且再度认识到时间本身的魔力。

2024年的夏天结束了,欧亚大陆另一侧的群山涌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那是中国攀登者在现代登山起源之地的求索。过去20多年,国内民间攀登浪潮的星星之火缓慢聚拢,最终在全球化变局之下的出海大势中也开始走向了世界。

于是我们看到何川、祁柯铭耗时38天完成了阿尔卑斯六大北壁。当然,还有很多攀登者仍在属于他们的远征进程中尝试无限可能。

沈从文曾写:“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

的确,年轻的埃德·斯塔福德暴躁又不安,但在用16年的探险经历证明了他曾想要的自我价值后,他也开始变得平和和感恩。

百年前的马欧之谜成为了登山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与隐喻,随着欧文遗骸重现天日,100年后的我们或许真的有望确认人类首登珠峰是不是早在1924年。

而关注人和熊的冲突,本质也是在一段历史进程中,回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

此外,我们还发现,站在时间的视角看待行业,也有很多有趣的问题以及值得辩论的现实。比如户外背包的前世今生是什么,那些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设计思路与功能系统,都能在泛黄的历史故事中找到演变的转折点。以及,在人工智能渗透各行各业的当下,户外也有了“电子化”的新篇章。未来我们会看到穿着提供外动力装备的登山者角逐14座吗?清晰的答案也许在下一个25年。

户外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也在于它浓缩了某段人生进程。杨德昌在电影《一一》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3倍。身处户外,那些高能量密度的经历会重塑个体,与此同时,我们也得以在被延长的时间进程里重新认识周遭的一切。

本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