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世纪》:商界大鳄董竹君的传奇人生(1)
作者 十点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您的知识渴求。

本刊自本期开始,开启《经典共读》栏目,未来,我们会在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增加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您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您对人生的深度思考。欢迎大家每期坚持阅读,与我们积极互动。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我的一个世纪》。

有评论说,这是奇书,写的都是奇事,作者董竹君更是一位奇人。

其实,董竹君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

她是黄包车夫的女儿,因为家境贫寒,成为青楼卖唱女。后来逃出火坑,成为都督夫人,享有荣华富贵的生活。

生性好强的她,摒弃荣华,自甘奋斗,风雨中创业,同时参加革命活动,成为红色资本家、不签字的共产党员。风云变幻中,她又沦为秦城囚徒,度过五年的监狱生活。

她一生经历了清朝晚期、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五四运动、十年内战、八年抗日战争,之后是解放战争胜利,成立新中国,又经过十年浩劫,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一个人的百年风雨人生,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巨变。

著名出版家范用认为,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鼓舞,增加做人的勇气。

因为,“董竹君的道路,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辉煌的道路,走这条路,要有毅力,要有信念,路摆在你面前,就看你怎么走,有所为,有所不为,董竹君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贫苦的童年生活

1900年正月初五,董竹君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

小时候的董竹君叫毛媛,父母叫她阿媛,人们称她为小西施。

她家住在上海洋泾浜边上破旧矮小的平房中,邻居都是各行各业当小工的穷苦百姓。

这条不流动的洋泾浜,黑如墨汁,稠如柏油,上面漂浮着垃圾、死猫、死狗,还有麻袋装裹的婴儿尸体。夏天一到,臭气飘散,蚊虫乱飞,让人难以忍受。

父亲原姓东,后改为姓董,江苏南通六甲乡人,为人忠厚,和蔼善良,克勤克俭,靠拉黄包车养家糊口。

母亲姓李,江苏吴县人,贫农家庭出身,性格直爽,待人忠诚,以给人洗衣度日为生,终日劳作不息。

阿媛每天帮母亲做家务,扫地、擦桌、添柴烧火、洗刷碗筷,有时也上街买粮食和油盐酱醋。到了黄昏,她会站在门口期盼父亲归来。

父亲有时会带一点酒菜回来,有时跑了一天,不但空手回来,连当天开支都拿不出。为此,母亲常常叫苦连天,喊穷喊冤。

因为贫寒,即使是青菜萝卜,也只买得起下市的便宜菜。为了解馋,阿媛难得从馄饨担子上买一碗馄饨吃,也会受到母亲的指责。

父母见阿媛长相不错,聪明灵活,希望她长大后嫁个好丈夫。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