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心身调养
作者 林孟柯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张阿姨是一名市场管理人员,工作细致,认真负责,每当别人有困难时,她都愿意伸出援手,是同事眼里的“活雷锋”。然而,一次体检彻底打破了张阿姨平静的生活,她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治疗。起初,张阿姨还能坚持做到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每日按时服药,但没过多久,她便“懒惰”起来,很快把医生的嘱咐忘在脑后,一段时间后复查血糖控制得很不理想。

张阿姨愈发焦虑,害怕自己无药可救,糖尿病的并发症是那么可怕,让她茶饭不思,彻夜难眠,从前那个热心肠的她仿佛消失了。更糟糕的是,她开始病急乱投医,四处托人寻找“神医”“秘方”来根治糖尿病。结果当然事与愿违,3个月后的一天,张阿姨因为血糖过高、突发意识不清被送入急诊抢救室,经过检查,她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幸运的是,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一段时间后张阿姨顺利出院回家了。

常言道,“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那么今后张阿姨该如何管理自己的血糖,如何看待糖尿病呢?

重新认识糖尿病—— 心身疾病!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而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病之一。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是一类典型的心身疾病。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不仅有着生物学基础,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糖尿病的发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糖尿病有显著的家族遗传倾向,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患病概率比其他人高4~10倍。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