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疾病重在“双心同治”

我遇到过一位六十多岁的王先生,他在过去十年里因为心梗接受了三次成功的支架植入手术。然而,近一年来,他频繁感到心慌、胸闷,严重时甚至有濒死感,最长一次持续了整整一小时。尽管多次前往医院进行心脏检查,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但症状依旧困扰着他,让他连家门都不敢出。最终,医生建议他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经过细致的评估,我们发现王先生自从确诊冠心病后,一直心神不宁,性格也变得沉闷,生活得小心翼翼。原来,他患上了惊恐障碍。通过抗焦虑药物与心理治疗的综合干预,他的症状逐渐得到了缓解。
其实,像王先生这样的案例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如今,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伴随着心理问题,这被称为“双心疾病”。针对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治疗策略是在积极治疗心脏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并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即实施“双心同治”。当然,除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外,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调控情绪
● 缓解无谓的紧张感
双心疾病的患者常常会感到心慌心悸,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体验。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尝试深呼吸—— 用鼻子深深地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地呼气,同时告诉自己:“我没有危险,就让心脏自然地跳动吧。”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动走动,让身体活动起来,帮助心跳逐渐恢复平稳。
● 拥抱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比如生气、内疚或是焦虑时,不要急着去改变它们。学会观察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什么都不用刻意去做,就让一切自然发生。给自己一个空间,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专注于每一次呼吸,哪怕只有几分钟,也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当下的感受中,无论是喜悦还是忧伤。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