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丧”令你无法行动
作者 唐义诚
发表于 2024年11月

为何他不敢争取更好的生活?

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谈到了过去人生中错失的机会,有些事因为当时的一迟疑,没做完,酿成了终生的遗憾,现在想起来还后悔不已。

我当时问他:“如果生命能重来一次,你是否会在当时有不同的选择?”他的回答让我诧异:“也许不会,当时的我虽然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甚至明白得到了就是幸福,但就是不敢去争取,也许重来一次,我还是不敢去争取。”

听罢,脑中不禁浮现出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说的,“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

这一句,想必是很多人的内心真实写照:我们不敢企及更高的目标,不敢触碰更美好的生活,因为内心早就不再相信自己能成功,能过得更好。相比之下,逃避失败反倒成了我们生活的第一要义,此时,我们的生活不再是“攻城略地”,而是一场“战略防守”。

这种不进不退、不生不灭、不温不火的状态,让我们陷入了生命的停滞,这种停滞感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内心煎熬,在这种内心煎熬下,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唉,最近过得真丧!”

这种“丧”的背后,并不是内心没有想法,而是有想法,却没有勇气付诸实践,于是,就陷入了长期空想之中。“丧文化”流行的今天,我们似乎对“只想不做”这件事越发地坦然,似乎“丧”成了我们的命运。而真相是,“丧”其实是“配得感”出了问题,“丧”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罢了。

“配得感”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配得感”即你觉得自己配拥有这个东西。“配得感”这个词源自心理学,它存在于你的潜意识里,如果你细心去观察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是否拥有“配得感”。

“配得感”的反面是“不配得感”,是潜意识里总有个声音提醒着你:我不配得到这些。

面对那些你买得起,也特别想要的奢侈品,你却一直喊贵,说自己买不起;遇见心仪的追求者,不敢相信对方的诚意,最后被动选择了那个既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人;面对好事发生,觉得难以置信;面对他人的给予,会加倍奉还,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别人的关爱。即便是面对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也会临场退却,觉得自己不会得到,得到了也长久不了。通常,也是配得感低,令我们宁愿选择“低配”的生活,也难以忍受追求“高配”过程的风险。

比如有一些职场人,平时工作努力,业绩靠谱,偏偏就在该升职加薪的时候,频频出错,或者一旦升职加薪,就内心压力巨大,乃至于原本能做好的事情都做不好,直到再一次来到基层,内心才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似乎体面的管理层难以提供归属感,只有辛苦的基层才永远是自己的家。

配得感低的人,能力并没有问题,只是心态让自己宁愿选择安稳的熟悉,也不愿意体面的新鲜。但偏偏这类人内心又有一万个“不甘心”,依旧想要努力上进,不愿意习惯于黑暗,却又怕被光明灼伤眼睛,在这种不敢进、不敢退的境地里,积郁了许多的“丧”气。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